“縠江東下幾多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縠江東下幾多程”全詩
山色已隨游子遠,水紋猶認主人清。
恩如海岳何時報,恨似煙花觸處生。
百尺風帆兩行淚,不堪回首望崢嶸。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龍泉東下卻寄孫員外》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泉東下卻寄孫員外》是唐代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行旅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縠江東下幾多程,每泊孤舟即有情。
山色已隨游子遠,水紋猶認主人清。
恩如海岳何時報,恨似煙花觸處生。
百尺風帆兩行淚,不堪回首望崢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行旅途中的情景,詩人坐在孤舟上,行駛在縠江東下,每一次停泊都產生了濃厚的情感。山色已經隨著詩人的遠行而漸行漸遠,而水面上的波紋卻還能辨認出主人的清晰。詩人深深感受到了友情的厚重,深情款款。
詩詞的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心境,他感慨良多。對于朋友的恩情,詩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和無力回報,仿佛海洋和山岳般的恩情,總是無法得到如此之多的回報。而對于自己的仇恨,詩人則以煙花為喻,觸及即生,內心的痛苦無法釋懷。
最后兩句以百尺風帆和淚水為形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不堪回首的思緒。詩人情不自禁地落淚,面對高峻的山峰,他再也無法回首顧盼。
整首詩詞以行旅的背景為基礎,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對恩情和仇恨的矛盾心理。在行旅的過程中,詩人思念故友,思念家鄉,感受到了友情和思念的深切。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是一首充滿感傷的詩詞作品。
“縠江東下幾多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quán dōng xià què jì sūn yuán wài
龍泉東下卻寄孫員外
hú jiāng dōng xià jǐ duō chéng, měi pō gū zhōu jí yǒu qíng.
縠江東下幾多程,每泊孤舟即有情。
shān sè yǐ suí yóu zǐ yuǎn,
山色已隨游子遠,
shuǐ wén yóu rèn zhǔ rén qīng.
水紋猶認主人清。
ēn rú hǎi yuè hé shí bào, hèn shì yān huā chù chù shēng.
恩如海岳何時報,恨似煙花觸處生。
bǎi chǐ fēng fān liǎng xíng lèi, bù kān huí shǒu wàng zhēng róng.
百尺風帆兩行淚,不堪回首望崢嶸。
“縠江東下幾多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