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浮萍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北浮萍跡”全詩
殘燈和臘盡,曉角帶春來。
鬢欲漸侵雪,心仍未肯灰。
金門舊知己,誰為脫塵埃。
分類:
作者簡介(高蟾)

(約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詳,河朔間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貧,工詩,氣勢雄偉。性倜儻,然尚氣節,雖人與千金,非義勿取。十年場屋,未得一第,自傷運蹇,有“顏色如花命如葉”句。與郎中鄭谷為友,酬贈稱高先輩。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薦,始登進士。乾寧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途中除夜》高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途中除夜
南北浮萍跡,
年華又暗催。
殘燈和臘盡,
曉角帶春來。
鬢欲漸侵雪,
心仍未肯灰。
金門舊知己,
誰為脫塵埃。
中文譯文:
在旅途中度過除夜
南方北方的浮萍已經留下痕跡,
歲月又在默默逼近。
殘燈將燭花燒盡,
拂曉的牛角號帶來春天的來臨。
白發漸漸侵蝕著鬢角,
但內心依然沒有灰暗。
金門上的舊友,
誰能助我脫塵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除夜為背景,描繪了一個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和感受。詩人用南北浮萍跡比喻人生的痕跡,歲月的流轉,暗示人生的短暫和不停推進的時間。詩句中的殘燈和臘盡,曉角帶春來,具有濃郁的歲時意味,意味著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帶來新的希望和可能。
詩人用鬢欲漸侵雪來暗示自己年齡的增長,但他的內心并沒有因此而消沉,仍然充滿活力和期待。他寄望于金門上的舊友能夠幫助他脫離塵埃,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一種隱忍的豪情和對未來的美好暢想。通過寫旅途中的除夜之夜,詩人展現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表達了對友情和自我奮斗的向往。詩意深邃,情感真摯,給人以思考和啟發。
“南北浮萍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ú zhōng chú yè
途中除夜
nán běi fú píng jī, nián huá yòu àn cuī.
南北浮萍跡,年華又暗催。
cán dēng hé là jǐn, xiǎo jiǎo dài chūn lái.
殘燈和臘盡,曉角帶春來。
bìn yù jiàn qīn xuě, xīn réng wèi kěn huī.
鬢欲漸侵雪,心仍未肯灰。
jīn mén jiù zhī jǐ, shuí wèi tuō chén āi.
金門舊知己,誰為脫塵埃。
“南北浮萍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