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庭留不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相庭留不得”全詩
兩浙尋山遍,孤舟載鶴歸。
世間書讀盡,云外客來稀。
諫署搜賢急,應難惜布衣。
分類: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梁燭處士辭金陵,相國杜公歸舊山,因以寄贈》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梁燭處士辭金陵,
相國杜公歸舊山。
因以寄贈,
相庭留不得,
江野有苔磯。
兩浙尋山遍,
孤舟載鶴歸。
世間書讀盡,
云外客來稀。
諫署搜賢急,
應難惜布衣。
中文譯文:
梁燭先生辭別了金陵,
相國杜公回歸故山。
寫下這首詩送給杜公,
辭別無法向相庭留連,
江河的野外有積滿苔藻的岸石。
游歷了兩浙山川的遼闊,
孤舟上載著仙鶴歸來。
閱讀過世間的書籍無數,
在云外的客人來得也稀少。
秉持諫言之職急于搜尋賢才,
也難以珍惜自己的布衣生活。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梁燭處士辭別金陵的情景,以及相國杜公回歸故山的場景。詩人鄭谷將自己的心情和思緒借景寄托于自然景觀和人物行動中。
詩中雖然沒有直接表達出具體的情感,但透過描述與細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離別和歸鄉的壓抑與思索。相鄰兩句“相庭留不得,江野有苔磯”巧妙地表達了梁燭處士無法再停留在相庭中,只能望著滿布苔藻的江石依依不舍。
接下來的兩句“兩浙尋山遍,孤舟載鶴歸”展示了梁燭處士的游歷經歷,他踏遍兩浙的山川,最終孤舟載著仙鶴歸來,回到了他所熱愛的故鄉。
最后兩句“世間書讀盡,云外客來稀。諫署搜賢急,應難惜布衣”,既描繪了梁燭處士對于俗世的厭倦,又表達了他對于公務之忙碌和名利之沖突的無奈。他已經閱讀了世間的書籍,感受過世間的繁華,但來訪的客人稀少,而他又有責任搜尋賢才,往往無心享受自己的平凡生活。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景物描寫,展示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浮躁世俗的厭倦。表達了對于歸鄉和平凡生活的向往,以及對于交游和權利的淡漠與無奈。
“相庭留不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áng zhú chǔ shì cí jīn líng, xiàng guó dù gōng guī jiù shān, yīn yǐ jì zèng
梁燭處士辭金陵,相國杜公歸舊山,因以寄贈
xiāng tíng liú bù dé, jiāng yě yǒu tái jī.
相庭留不得,江野有苔磯。
liǎng zhè xún shān biàn, gū zhōu zài hè guī.
兩浙尋山遍,孤舟載鶴歸。
shì jiān shū dú jǐn, yún wài kè lái xī.
世間書讀盡,云外客來稀。
jiàn shǔ sōu xián jí, yīng nán xī bù yī.
諫署搜賢急,應難惜布衣。
“相庭留不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