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通豈易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窮通豈易齊”全詩
秋風滿關樹,殘月隔河雞。
來往非無倦,窮通豈易齊。
何年歸故社,披雨剪春畦。
分類: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潼關道中》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潼關道中》是唐代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潼關道上的景色,并抒發了詩人對離鄉之苦和對歸鄉盼望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白道上凌晨的霜霧迷蒙,馬嘶聲被迎面的燈火照亮。
秋風吹拂著路旁的樹葉,半圓的殘月掛在河的另一側,河邊的雞鳴聲阻隔了歸路。
往來的人們并不覺得疲倦,窮與達又何曾容易平衡。
何時才能回到故鄉的田野,披著雨水,剪春的田地。
詩詞描繪了潼關道上的景色,以及在這個道路上來往行人的艱辛和渴望歸鄉的情感。白道上的霜霧給人一種凄涼和冷清的感覺,離鄉的苦難由馬嘶聲和迎面照亮的燈火所烘托出來。秋風吹拂著路旁的樹葉,河的對岸掛著一彎殘月,將離鄉的孤寂感和盼望歸家的情緒隔開。詩人通過描繪景色和表達內心感受,抒發了對鄉愁的深情和對回歸故里的渴望。
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以簡潔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詩人把自己內心的思緒融入其中,通過景色的變幻來體現自己離鄉的苦楚和對歸鄉的渴望,揭示了人在異鄉的孤獨和對家鄉的懷念之情。整首詩詞更像是一首自述性的詩歌,通過描繪詩人內心的情感,使讀者也能感同身受,與詩人一起共鳴。
“窮通豈易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guān dào zhōng
潼關道中
bái dào xiǎo shuāng mí, lí dēng zhào mǎ sī.
白道曉霜迷,離燈照馬嘶。
qiū fēng mǎn guān shù, cán yuè gé hé jī.
秋風滿關樹,殘月隔河雞。
lái wǎng fēi wú juàn, qióng tōng qǐ yì qí.
來往非無倦,窮通豈易齊。
hé nián guī gù shè, pī yǔ jiǎn chūn qí.
何年歸故社,披雨剪春畦。
“窮通豈易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