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掛朝簪凈室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掛朝簪凈室間”全詩
孤島雖留雙鶴歇,五云爭放二龍閑。
輕舟共泛花邊水,野屐同登竹外山。
仙署金閨虛位久,夜清應夢近天顏。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為戶部李郎中與令季端公寓止渠州江寺偶作寄獻》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為戶部李郎中與令季端公寓止渠州江寺偶作寄獻》的中文譯文是:
退居瀟灑寄禪關,
禪心安住江邊山。
束發叢臺多世客,
修身中路隱云端。
不著朝衣思舊辱,
許君獨酌憶春貧。
愿君時把終南賦,
恣意山川樂未央。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鄭谷退隱山林的生活態度和對待世事的心態。詩人自愿退隱禪關,禪心安住江邊山。他不再追逐塵世的繁華,而是選擇隱居在山林之間,追尋心靈的安寧與啟迪。他形容自己像是山中的禪宗修行者,居住在歸隱者的居所,并以此展現自己的高雅情趣。
詩中還以雙鶴和二龍為象征,表達了詩人獨特的修身向道之意。孤島上停歇的雙鶴寓意著他與世隔絕,專心修身養性。五云中放下的二龍象征著詩人心中的灑脫和自由,他不受世俗拘束,與自然合一。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詩人一同好友在江邊山野中共同享受自然的美好。他們乘輕舟泛舟水中,登山穿越竹林。這是一種追求自然與充實內心的方式,舍去浮華,領略山水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寧靜。
詩的最后一句寄托了詩人的美好愿景。詩人希望朋友能夠多次閱讀長期在終南山中的宮闕里所撰寫的賦詩,以此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對于山川和自然的感悟,是詩人內心真正的樂園,是詩人用心靈感知世界的方式。他希望朋友終能如愿抒發內心的喜悅和向往,達到心靈與自然的和諧境界。
“高掛朝簪凈室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èi hù bù lǐ láng zhōng yǔ lìng jì duān gōng yù zhǐ qú zhōu jiāng sì ǒu zuò jì xiàn
為戶部李郎中與令季端公寓止渠州江寺偶作寄獻
tuì jū xiāo sǎ jì chán guān, gāo guà cháo zān jìng shì jiān.
退居瀟灑寄禪關,高掛朝簪凈室間。
gū dǎo suī liú shuāng hè xiē,
孤島雖留雙鶴歇,
wǔ yún zhēng fàng èr lóng xián.
五云爭放二龍閑。
qīng zhōu gòng fàn huā biān shuǐ, yě jī tóng dēng zhú wài shān.
輕舟共泛花邊水,野屐同登竹外山。
xiān shǔ jīn guī xū wèi jiǔ, yè qīng yīng mèng jìn tiān yán.
仙署金閨虛位久,夜清應夢近天顏。
“高掛朝簪凈室間”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