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早落中蠻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青梅早落中蠻煙”全詩
黃鳥晚啼愁瘴雨,青梅早落中蠻煙。
不知幾首南行曲,留與巴兒萬古傳。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無。
今日重思錦城事,雪銷花謝夢何殊。
亂離未定身俱老,騷雅全休道甚孤。
我拜師門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瀘。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將之瀘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員外謫居于此話舊凄涼因寄二首》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之瀘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員外謫居于此話舊凄涼因寄二首
誰解登高問上玄,謫仙何事謫詩仙,
云遮列宿離華省,樹蔭澄江入野船。
黃鳥晚啼愁瘴雨,青梅早落中蠻煙。
不知幾首南行曲,留與巴兒萬古傳。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無。
今日重思錦城事,雪銷花謝夢何殊。
亂離未定身俱老,騷雅全休道甚孤。
我拜師門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瀘。
中文譯文:
我南下途經瀘郡和遂州的路上,
遇到了在這里謫居的裴晤(音wù)員外,
我們談起了過去的悲涼遭遇,寫下了這兩首詩。
誰能解開登高探秘的迷霧?
為什么被流放的仙人都是詩仙呢?
云彩遮住了星宿,離開了華省(指京城)。
樹蔭投射在澄江和小船上。
黃鳥傍晚時分悲鳴,瘴雨讓人憂傷,
青梅早早凋謝在蠻煙中。
不知道有多少首南行曲,
留給了萬古傳頌的巴兒(指巴蜀地區)。
曾經一起照亮松溪的影子,
松折了,溪也荒蕪,僧人也不在。
如今重回思念錦城的事情,
雪化了,花謝了,夢境何曾改變。
動亂未定,人們都老了,
騷雅(指古典詩文)已經不再,感嘆孤獨。
我拜別了師門,又去了南方,
在春天的渝瀘之間,荔枝成熟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游歷的方式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和對流離失所的感嘆。詩中使用了意象豐富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類遭遇的變遷。
詩人疑問登高問道的真諦,思考被流放的仙人為何都是詩人,這里有著對高遠境界和文學藝術的探討。云遮住了星宿,樹蔭籠罩著澄江和小船,給人以幽靜和遺世獨立的感覺。
詩中描繪了黃鳥晚啼、瘴雨和青梅凋謝的景象,這些自然景象與人的離散和動蕩形成了對比。詩人感慨不知有多少南行曲流傳萬古,表達了對文化傳承的關注。
詩人回憶過去和思考現在,描繪了一幅錦城事情的畫卷,描述了一種悲涼的境況。他認識到動亂未定,人都老去,騷雅已經不再,表達了對傳統文化衰敗的憂慮。
最后,詩人表示自己要離開這里,向南方的渝瀘前進,描繪了一個春天里荔枝成熟的景象。這或許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對新的開始的期待。
整首詩運用了自然景色和人的遭遇的描繪,通過意象的運用和思考的表述,揭示了詩人的情感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詩歌意境廣闊,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青梅早落中蠻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zhī lú jùn lǚ cì suì zhōu yù péi wù yuán wài zhé jū yú cǐ huà jiù qī liáng yīn jì èr shǒu
將之瀘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員外謫居于此話舊凄涼因寄二首
shuí jiě dēng gāo wèn shàng xuán, zhé xiān hé shì zhé shī xiān, yún zhē liè sù lí huá shěng,
誰解登高問上玄,謫仙何事謫詩仙,云遮列宿離華省,
shù yīn chéng jiāng rù yě chuán.
樹蔭澄江入野船。
huáng niǎo wǎn tí chóu zhàng yǔ, qīng méi zǎo luò zhōng mán yān.
黃鳥晚啼愁瘴雨,青梅早落中蠻煙。
bù zhī jǐ shǒu nán xíng qū, liú yǔ bā ér wàn gǔ chuán.
不知幾首南行曲,留與巴兒萬古傳。
xī nián gòng zhào sōng xī yǐng, sōng zhé xī huāng sēng yǐ wú.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無。
jīn rì zhòng sī jǐn chéng shì,
今日重思錦城事,
xuě xiāo huā xiè mèng hé shū.
雪銷花謝夢何殊。
luàn lí wèi dìng shēn jù lǎo, sāo yǎ quán xiū dào shén gū.
亂離未定身俱老,騷雅全休道甚孤。
wǒ bài shī mén gèng nán qù, lì zhī chūn shú xiàng yú lú.
我拜師門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瀘。
“青梅早落中蠻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