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宜春春水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去宜春春水深”全詩
鄉園幾度經狂寇,桑柘誰家有舊林。
結綬位卑甘晚達,登龍心在且高吟。
灞陵橋上楊花里,酒滿芳樽淚滿襟。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作尉鄠郊送進士潘為下第南歸》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作尉鄠郊送進士潘為下第南歸
歸去宜春春水深,
麥秋梅雨過湘陰。
鄉園幾度經狂寇,
桑柘誰家有舊林。
結綬位卑甘晚達,
登龍心在且高吟。
灞陵橋上楊花里,
酒滿芳樽淚滿襟。
譯文:
送進士潘為南歸
回去吧,宜春的春水深,
麥秋梅雨過了湘陰。
鄉園幾度經歷著瘋狂的寇亂,
桑柘樹下,哪家還有舊林。
結締之位雖卑微,甘愿晚達成;
升龍之心還在高吟。
站在灞陵橋上的楊花中,
酒杯滿滿,淚水滿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唐代詩人鄭谷送別進士潘為南歸的情景。詩人借此表達了對潘為的贊賞和心痛之情。
第一句描述了回到宜春的景色,宜春的春水深遠,給人以寧靜和美好的感覺。第二句提到麥秋梅雨過了湘陰,這是指北方農民的苦辣歷程,其中寄托了作者對進士潘為生活的關切。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鄉園經歷了幾次寇亂。這里通過描寫亂世的苦難,凸顯了潘為的堅忍和勇敢。隨著時間的推移,鄉園中的林木也逐漸減少,象征著家園的破敗和失去。
然而,盡管潘為的地位低微,但他仍然甘愿晚達成,向往升龍之路,心高吟。這里體現了作者對潘為的贊賞和鼓勵,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才子的贊美和對壯志難酬的無奈。
最后兩句描述了詩人送別的情景。灞陵橋上滿是楊花,而詩人心中卻滿是酒和淚水。這里展現了詩人對潘為離去的傷感和不舍之情。整首詩以樸素而真摯的語言,表達了兄弟之情和壯志難酬的感慨。
“歸去宜春春水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uò wèi hù jiāo sòng jìn shì pān wéi xià dì nán guī
作尉鄠郊送進士潘為下第南歸
guī qù yí chūn chūn shuǐ shēn, mài qiū méi yǔ guò xiāng yīn.
歸去宜春春水深,麥秋梅雨過湘陰。
xiāng yuán jǐ dù jīng kuáng kòu,
鄉園幾度經狂寇,
sāng zhè shuí jiā yǒu jiù lín.
桑柘誰家有舊林。
jié shòu wèi bēi gān wǎn dá, dēng lóng xīn zài qiě gāo yín.
結綬位卑甘晚達,登龍心在且高吟。
bà líng qiáo shàng yáng huā lǐ, jiǔ mǎn fāng zūn lèi mǎn jīn.
灞陵橋上楊花里,酒滿芳樽淚滿襟。
“歸去宜春春水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