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不獨為同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知心不獨為同官”全詩
唯有朗吟償晚景,且無濃醉厭春寒。
高齋每喜追攀近,麗句先憂屬和難。
十五年前諳苦節,知心不獨為同官。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右省張補闕茂樞同在諫垣連居光德新春賦詠聊以寄懷》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右省張補闕茂樞同在諫垣連居光德新春賦詠聊以寄懷
小梅零落雪欺殘,
浩蕩窮愁豈易寬。
唯有朗吟償晚景,
且無濃醉厭春寒。
高齋每喜追攀近,
麗句先憂屬和難。
十五年前諳苦節,
知心不獨為同官。
詩詞中文譯文:
右省張補闕、茂樞同在諫垣連居。這首新春的賦詠,送給朋友,謹表寄托之情。
小梅花凋謝,仿佛雪花欺騙著殘花落。廣闊遼遠的憂愁,何時能夠輕松舒展?唯有高吟作對,才能解愁懷;唯有舍棄痛快地醉甚,才不讓寒冷的春天厭煩。
在高齋中,我每每追趕靠近你,情意親近;創作優美的詩句讓我擔憂,屬于和諧不易。15年前的磨難使我們了解了堅韌的品質,知己并不僅僅是因為共同的官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梅花凋謝和雪花落下的景象為切入點,表達了作者對憂慮的感受和對春天的期待。梅花借雪欺殘,寄托了作者內心深處對于生活不易寬慰的愿望。在這種環境中,作者通過朗吟來排遣憂愁,表達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同時,詩中的一句“且無濃醉厭春寒”,表達作者對于過度的放縱和享樂的拒絕,體現了詩人的精神追求和自律的品質。
在詩中,作者也表達了對友誼的思考和珍視。作者追趕的是高齋的足跡,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擔任相同的官職,更因為他們共同經歷了15年的苦難,這種共鳴讓作者視之為知音。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在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獨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的感受和對友誼的珍視,展示了作者的思索和內心的世界。
“知心不獨為同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shěng zhāng bǔ quē mào shū tóng zài jiàn yuán lián jū guāng dé xīn chūn fù yǒng liáo yǐ jì huái
右省張補闕茂樞同在諫垣連居光德新春賦詠聊以寄懷
xiǎo méi líng luò xuě qī cán, hào dàng qióng chóu qǐ yì kuān.
小梅零落雪欺殘,浩蕩窮愁豈易寬。
wéi yǒu lǎng yín cháng wǎn jǐng,
唯有朗吟償晚景,
qiě wú nóng zuì yàn chūn hán.
且無濃醉厭春寒。
gāo zhāi měi xǐ zhuī pān jìn, lì jù xiān yōu shǔ hé nán.
高齋每喜追攀近,麗句先憂屬和難。
shí wǔ nián qián ān kǔ jié, zhī xīn bù dú wèi tóng guān.
十五年前諳苦節,知心不獨為同官。
“知心不獨為同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