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人事五更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般人事五更頭”全詩
一夜雨聲三月盡,萬般人事五更頭。
年逾弱冠即為老,節過清明卻似秋。
應是西園花已落,滿溪紅片向東流。
分類:
作者簡介(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惜春》韓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惜春
愿言未偶非高臥,
多病無憀選勝游。
一夜雨聲三月盡,
萬般人事五更頭。
年逾弱冠即為老,
節過清明卻似秋。
應是西園花已落,
滿溪紅片向東流。
中文譯文:
希望的話語未曾發出,是因為高處的臥榻,
多病使我不能尋求娛樂。
一夜之間雨聲,三月已經過去,
種種人事在午夜時分結束。
年歲已經超過了弱冠之年,早已老去,
節日已經過了清明,卻感覺像秋天。
想來是西園花已凋謝,
滿溪的紅葉向東流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春天時節的感嘆和無奈。詩人欲言又止,可能是因為身體欠佳,不能像年輕時一樣尋求令人愉悅的事物。雨聲和時間的流逝象征了一切事物都有終末的時刻。詩人感嘆年華逝去,他已經步入老年,清明節過去了卻感到秋意盎然,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思考和對年齡增長的憂慮。詩末提到的西園花凋謝和滿溪紅葉向東流,映襯出時光無情,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整首詩以春天為背景,以時光流轉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歲月匆匆的感慨和對生命短暫的珍惜。
“萬般人事五更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chūn
惜春
yuàn yán wèi ǒu fēi gāo wò, duō bìng wú liáo xuǎn shèng yóu.
愿言未偶非高臥,多病無憀選勝游。
yī yè yǔ shēng sān yuè jǐn,
一夜雨聲三月盡,
wàn bān rén shì wǔ gēng tóu.
萬般人事五更頭。
nián yú ruò guàn jí wéi lǎo, jié guò qīng míng què shì qiū.
年逾弱冠即為老,節過清明卻似秋。
yìng shì xī yuán huā yǐ luò, mǎn xī hóng piàn xiàng dōng liú.
應是西園花已落,滿溪紅片向東流。
“萬般人事五更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