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蜀羅山躑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血染蜀羅山躑躅”全詩
血染蜀羅山躑躅,肉紅宮錦海棠梨。
因狂得病真閑事,欲詠無才是所悲。
看卻東風歸去也,爭教判得最繁枝。
作者簡介(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見花》韓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見花》
春風襲襲薰裳,含鼻吟詩歡聲。
午后獨自上墻頭,唯見百花爭艷。
蜀羅山花染血紅,宮錦梨海花如醉。
癡迷詩書得病了,求才無力嘆無趣。
看著東風歸去遠,不禁覺得繁花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里花開如錦的美景,抒發了詩人對自身才華不足的無奈和遺憾之情。
詩人穿著寬松的衣裳,隨著春風吟哦詩歌。午后獨自爬上墻頭,享受著花開的美麗景色。他看到了滿園的百花競相爭艷,形容了花朵的美麗和繁盛。
其中,詩人特別留意了蜀羅山花的鮮紅色,宮錦梨花的粉紅色,形容了花朵的色彩飽和度和濃郁感。花開的景象猶如海面上的錦繡,令人陶醉。
然而,詩人意識到自己為了追求文學才華而荒廢了健康,因此得病也是不值得的。他感到自己在文學上的努力與欲望卻無能為力,不禁嘆息。
最后,詩人看著東風吹去,花開的景色漸行漸遠,覺得花枝的繁茂盡管美麗,卻也曇花一現,短暫而無常。這種轉變和比較,暗示著詩人對自身才華的感慨和自責。
“血染蜀羅山躑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huā
見花
qiān shang yōng bí zhèng yín shī, rì wǔ qiáng tóu dú jiàn shí.
褰裳擁鼻正吟詩,日午墻頭獨見時。
xuè rǎn shǔ luó shān zhí zhú,
血染蜀羅山躑躅,
ròu hóng gōng jǐn hǎi táng lí.
肉紅宮錦海棠梨。
yīn kuáng dé bìng zhēn xián shì, yù yǒng wú cái shì suǒ bēi.
因狂得病真閑事,欲詠無才是所悲。
kàn què dōng fēng guī qù yě, zhēng jiào pàn dé zuì fán zhī.
看卻東風歸去也,爭教判得最繁枝。
“血染蜀羅山躑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