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盡才瞵見鄰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力盡才瞵見鄰圃”全詩
五絲繩系出墻遲,力盡才瞵見鄰圃。
下來嬌喘未能調,斜倚朱闌久無語。
無語兼動所思愁,轉眼看天一長吐。
分類:
作者簡介(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秋千》韓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千
池塘夜歇清明雨,
繞院無塵近花塢。
五絲繩系出墻遲,
力盡才瞵見鄰圃。
下來嬌喘未能調,
斜倚朱闌久無語。
無語兼動所思愁,
轉眼看天一長吐。
譯文:
秋千
池塘夜晚停下清澈的雨,
環繞院子無塵,臨近花壇。
五股細繩緩緩系在墻壁上,
盡力才能看到鄰居的園子。
下來時嬌喘還未平復,
斜倚在紅色的闌欄上,久久無言。
無言卻充滿了所思所愁,
轉眼間看天空變得更長、更廣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秋千的場景為主線,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安靜祥和的夜晚。詩人通過清新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一種寧靜的氛圍。
詩的前兩句寫出了夜晚池塘停雨和院子臨近花壇的景象,給人一種自然和諧的感覺。接下來,詩人用五股細繩系在墻上的方式展示了秋千的形象,稍有想象力的讀者既能看到秋千那搖曳的身影,同時也感受到了秋千來回搖擺時的快感。詩中“力盡才瞵見鄰圃”,表達了詩人龐雜的心情和對鄉園生活的期待。
下半首詩,詩人通過寫“下來嬌喘”的情景,進一步揭示了世俗生活對詩人的驚擾和打擾。詩人倚在闌欄上,久久不語,不僅僅是身體疲憊的表現,更是內心所思所愁的宣泄。最后一句“轉眼看天一長吐”,揭示了詩人看似無垠的心靈世界。
整首詩以描寫秋千和詩人自身的心靈狀態為主線,通過景物和心情的結合將讀者引入一個幽靜而深邃的境界。詩人的細膩描寫和對自然的體悟,使得這首詩具有了深遠的意境。
“力盡才瞵見鄰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qiān
秋千
chí táng yè xiē qīng míng yǔ, rào yuàn wú chén jìn huā wù.
池塘夜歇清明雨,繞院無塵近花塢。
wǔ sī shéng xì chū qiáng chí,
五絲繩系出墻遲,
lì jìn cái lín jiàn lín pǔ.
力盡才瞵見鄰圃。
xià lái jiāo chuǎn wèi néng diào, xié yǐ zhū lán jiǔ wú yǔ.
下來嬌喘未能調,斜倚朱闌久無語。
wú yǔ jiān dòng suǒ sī chóu, zhuǎn yǎn kàn tiān yī cháng tǔ.
無語兼動所思愁,轉眼看天一長吐。
“力盡才瞵見鄰圃”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