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腸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如何不腸斷”全詩
為多亡國恨,不忍故山啼。
怨已驚秦鳳,靈應識漢雞。
數聲煙漠漠,馀思草萋萋。
樓迥波無際,林昏日又低。
如何不腸斷,家近五云溪。
分類:
作者簡介(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岐下聞杜鵑》吳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岐下聞杜鵑》是唐代吳融創作的一首詩詞,具體內容是化去蠻鄉北,飛來渭水西。為多亡國恨,不忍故山啼。怨已驚秦鳳,靈應識漢雞。數聲煙漠漠,馀思草萋萋。樓迥波無際,林昏日又低。如何不腸斷,家近五云溪。
中文譯文:
離開蠻鄉的北方,飛到了渭水的西邊。
多少國家的亡國之恨,讓杜鵑不忍在故山啼鳴。
悲憤已經驚動了秦鳳,靈魂能夠辨識出漢雞的呼喊。
幾聲杜鵑的啼鳴,猶如煙霧迷蒙,余思綿延不止如茂密的草叢。
樓臺高聳,波光無邊,樹林昏暗,太陽又漸漸西沉。
如何不讓人腸斷?我的家就在五云溪附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杜鵑的鳴叫為引子,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國家歷史的思念和憂傷之情。詩中提到的蠻鄉、渭水、秦鳳、漢雞等地名和動植物象征著詩人所處的時空背景。蠻鄉北方指的是西南邊疆地區,代表著荒涼和邊疆的辛苦;渭水和五云溪則是鄂西腹地的兩條河流,是詩人離鄉背井的地方,給人一種離別之情。詩中的杜鵑代表著對家鄉和國家的思念,杜鵑的啼鳴不忍在故山啼,象征著詩人對故國歷史的痛心和懷念。整首詩語氣悲愴,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國家的熱愛,以及對歷史命運的無奈和憂慮。詩中的景物描寫以及情感抒發相得益彰,給人一種深情厚意、悲憤交加的感覺。
“如何不腸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 xià wén dù juān
岐下聞杜鵑
huà qù mán xiāng běi, fēi lái wèi shuǐ xī.
化去蠻鄉北,飛來渭水西。
wèi duō wáng guó hèn, bù rěn gù shān tí.
為多亡國恨,不忍故山啼。
yuàn yǐ jīng qín fèng, líng yìng shí hàn jī.
怨已驚秦鳳,靈應識漢雞。
shù shēng yān mò mò, yú sī cǎo qī qī.
數聲煙漠漠,馀思草萋萋。
lóu jiǒng bō wú jì, lín hūn rì yòu dī.
樓迥波無際,林昏日又低。
rú hé bù cháng duàn, jiā jìn wǔ yún xī.
如何不腸斷,家近五云溪。
“如何不腸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