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鷺陪鸞漫得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接鷺陪鸞漫得群”全詩
晉陽起義尋常見,湖口屯營取次聞。
大底鷦鵬須自適,何嘗玉石不同焚。
回看帶礪山河者,濟得危時沒舊勛。
分類:
作者簡介(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閑書》吳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閑書》是一首唐代詩人吳融的作品。詩人以自然景物描繪了自己的心境和對世事的思考。
詩中的“接鷺陪鸞漫得群,未如高臥紫溪云”表達了詩人與朋友們共聚、閑適自在的心境,但與此同時卻沒有達到他理想中的高尚境地。這句話的意思是,盡管與朋友們相聚,陪伴彼此,過著閑適的生活,但并不能像高居紫溪之云般高尚。
接著,詩人寫到了晉陽起義和湖口屯營兩個歷史事件。晉陽起義指的是公元756年安史之亂中,將軍安祿山發動的以晉陽(今河北大名)為起點的叛亂。而湖口屯營是指唐代詩人杜牧在湖口(今陜西柞水)屯兵時,為了解救被圍困的同僚而進行的一次行動。這兩個事件被詩人用來襯托自己的閑適生活。
詩的后面兩句“大底鷦鵬須自適,何嘗玉石不同焚。”表達了一種人生追求個性和選擇自由的態度。鷦鵬是傳說中的巨鳥,代表著追求自由。詩人認為,大底鷦鵬必須要自由自在地生活,不能受到束縛。而玉石則代表著固守傳統的權力和規范,與鳥類相比認為它們會被焚燒。
最后兩句“回看帶礪山河者,濟得危時沒舊勛。”表達了詩人對那些在戰亂中奮勇殺敵、維護國家的將士們的敬意和欽佩。他們在危機時刻挺身而出,不畏艱難,毫不退縮。詩人通過回顧這些英勇的事跡,感嘆他們的努力和犧牲。
總的來說,《閑書》描繪了詩人追求自由、逍遙自在的心境,但也同時表達了對在歷史潮流中堅守和奮斗的人們的敬意和感慨。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歷史事件和哲理思考,將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給讀者帶來了深思。
“接鷺陪鸞漫得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 shū
閑書
jiē lù péi luán màn dé qún, wèi rú gāo wò zǐ xī yún.
接鷺陪鸞漫得群,未如高臥紫溪云。
jìn yáng qǐ yì xún cháng jiàn,
晉陽起義尋常見,
hú kǒu tún yíng qǔ cì wén.
湖口屯營取次聞。
dà dǐ jiāo péng xū zì shì, hé cháng yù shí bù tóng fén.
大底鷦鵬須自適,何嘗玉石不同焚。
huí kàn dài lì shān hé zhě, jì dé wēi shí méi jiù xūn.
回看帶礪山河者,濟得危時沒舊勛。
“接鷺陪鸞漫得群”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