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恩重馬遲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杏壇恩重馬遲遲”全詩
鄉思旋生芳草見,客愁何限夕陽知。
秦陵無樹煙猶鎖,漢苑空墻浪欲吹。
不是傷春愛回首,杏壇恩重馬遲遲。
作者簡介(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赴職西川過便橋書懷寄同年》吳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赴職西川過便橋書懷寄同年
平門橋下水東馳,
萬里從軍一望時。
鄉思旋生芳草見,
客愁何限夕陽知。
秦陵無樹煙猶鎖,
漢苑空墻浪欲吹。
不是傷春愛回首,
杏壇恩重馬遲遲。
中文譯文:
從平門橋下水往東馳,
望見萬里之外的軍隊。
思鄉之情如旋轉的草花般生長,
客居之愁只有夕陽能明了。
秦陵無樹煙還被鎖著,
漢苑空墻即將被風吹倒。
并非因傷春而回首,
只是因為杏壇上的恩情,讓馬遲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吳融寫給同一年代的朋友的一封信。詩人在去西川就職的途中,經過了平門橋,看到遠處的軍隊,勾起了對家鄉和戰事的思念之情。詩人感嘆在異鄉客居的辛酸和孤寂,只有夕陽才能理解。詩中還描繪了秦陵和漢苑的景象,秦陵雖然無樹,但它依然被煙霧所籠罩,而漢苑的空墻即將被風吹倒。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不是因為傷春而回首,而是因為在杏壇上的恩情,才讓馬遲遲地返鄉。
這首詩詞通過寫景、寫情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在異鄉客居的苦悶和無奈。詩中的秦陵和漢苑等景物,寓意著時光的流轉和歷史的變遷,給人一種時光荏苒、歲月無情的感嘆。整首詩詞以豪放自然的筆調,深情地描繪了詩人的心境,展示了他對家鄉和友誼的深深思念之情。
“杏壇恩重馬遲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zhí xī chuān guò biàn qiáo shū huái jì tóng nián
赴職西川過便橋書懷寄同年
píng mén qiáo xià shuǐ dōng chí, wàn lǐ cóng jūn yī wàng shí.
平門橋下水東馳,萬里從軍一望時。
xiāng sī xuán shēng fāng cǎo jiàn,
鄉思旋生芳草見,
kè chóu hé xiàn xī yáng zhī.
客愁何限夕陽知。
qín líng wú shù yān yóu suǒ, hàn yuàn kōng qiáng làng yù chuī.
秦陵無樹煙猶鎖,漢苑空墻浪欲吹。
bú shì shāng chūn ài huí shǒu, xìng tán ēn zhòng mǎ chí chí.
不是傷春愛回首,杏壇恩重馬遲遲。
“杏壇恩重馬遲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