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此日憑軒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知此日憑軒處”全詩
楚王城壘空秋色,羊祜江山只暝光。
林下遠分南去馬,渡頭偏認北歸航。
誰知此日憑軒處,一筆工夫勝七襄。
分類:
作者簡介(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和座主尚書登布善寺樓》吳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和座主尚書登布善寺樓
往事何時不系腸,
更堪凝睇白云鄉。
楚王城壘空秋色,
羊祜江山只暝光。
林下遠分南去馬,
渡頭偏認北歸航。
誰知此日憑軒處,
一筆工夫勝七襄。
詩意:
這首詩是吳融寫給座主尚書登布善寺樓的作品。詩人表達了對過去的思念和對白云鄉的感嘆。他觀望著楚王城壘,感受到了秋天的空蕩和羊祜江山的暗淡光輝。他看到遠處的林下有南去的馬,而在渡頭只能看到北歸的船。然而,他認為只有站在這個樓里,通過一筆工夫,就能勝過七襄的作品。
賞析:
吳融在這首詩中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他用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楚王城壘的空蕩感和羊祜江山的暗淡光輝,暗示了時代的變遷和政治的動蕩。同時,他通過對林下馬和渡頭船的對比,突顯了他身處的位置所帶來的不同視野和感受,強調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才能。整首詩以悠遠的意境和細膩的筆觸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思考,展示了吳融獨特的詩歌才華。
“誰知此日憑軒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uò zhǔ shàng shū dēng bù shàn sì lóu
和座主尚書登布善寺樓
wǎng shì hé shí bù xì cháng, gèng kān níng dì bái yún xiāng.
往事何時不系腸,更堪凝睇白云鄉。
chǔ wáng chéng lěi kōng qiū sè,
楚王城壘空秋色,
yáng hù jiāng shān zhǐ míng guāng.
羊祜江山只暝光。
lín xià yuǎn fēn nán qù mǎ, dù tóu piān rèn běi guī háng.
林下遠分南去馬,渡頭偏認北歸航。
shéi zhī cǐ rì píng xuān chù, yī bǐ gōng fū shèng qī xiāng.
誰知此日憑軒處,一筆工夫勝七襄。
“誰知此日憑軒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