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岳遍曾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靈岳遍曾登”全詩
度水手中杖,行山溪畔藤。
心空默是印,眉白雪為棱。
自得巡方道,棲禪老未能。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贈老僧》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老僧》是唐代杜荀鶴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一位年邁的老僧,贈送給他的是一根用來度水的手杖。詩人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老僧的敬重和對禪宗修行的向往。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眾僧尊夏臘,
靈岳遍曾登。
度水手中杖,
行山溪畔藤。
心空默是印,
眉白雪為棱。
自得巡方道,
棲禪老未能。
詩詞的意境主要集中在老僧的形象與禪宗修行上。首先,詩中提到了眾多僧人尊敬老僧,他們在夏天和冬天都向老僧致敬。這顯示了老僧在僧團中的地位和威望。接著,詩人提到老僧曾經到過很多山岳,顯示了他對佛教名山的廣泛巡禮經歷。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詩中所贈送的手杖,這根手杖被用來度過水流。手杖是僧人行走時的輔助工具,它象征著禪宗修行者在旅途中的堅定和堅持。行走在山間溪水旁,藤蔓紛紛垂落,表現出一種幽靜而自然的景象。
在下兩句中,詩人通過描述老僧的心境和外貌,展示了他的修行成果和歲月的流轉。心空默是印,意味著老僧內心寧靜,沒有雜念。眉白雪為棱,描述了老僧眉毛如同白雪一樣凌厲,暗示了他的年齡和智慧。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禪宗修行的向往和自己的不足。自得巡方道,意味著詩人希望通過禪宗修行來獲得內心的滿足和解脫。棲禪老未能,表示詩人自己還沒有達到老僧那樣的境地和修行水平。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老僧修行的境界和詩人對禪宗修行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內心寧靜和智慧的追求。這首詩詞展示了杜荀鶴對禪宗思想的理解和對修行者的敬重,同時也反映了他自己對修行之路的渴望和不足。
“靈岳遍曾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ǎo sēng
贈老僧
zhòng sēng zūn xià là, líng yuè biàn céng dēng.
眾僧尊夏臘,靈岳遍曾登。
dù shuǐ shǒu zhōng zhàng, xíng shān xī pàn téng.
度水手中杖,行山溪畔藤。
xīn kōng mò shì yìn, méi bái xuě wèi léng.
心空默是印,眉白雪為棱。
zì dé xún fāng dào, qī chán lǎo wèi néng.
自得巡方道,棲禪老未能。
“靈岳遍曾登”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