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風霜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戰士風霜老”全詩
戍樓三號火,探馬一條塵。
戰士風霜老,將軍雨露新。
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塞上》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塞上》
杜荀鶴
草白河冰合,
蕃戎出掠頻。
戍樓三號火,
探馬一條塵。
戰士風霜老,
將軍雨露新。
封侯不由此,
何以慰征人。
中文譯文:
草原上的白色草和河流的冰已經相互融合,
蕃戎頻繁地出動進行掠奪。
戍樓上冒出了三股火焰,
探馬們的蹤跡在塵土中清晰可見。
戰士經歷風霜而老去,
將軍們卻得到了雨露的滋潤而煥然一新。
封侯不是因為這些,
該如何安撫出征的人們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宋朝邊塞上的景象,呈現了戰爭和邊境軍民的艱辛和矛盾。詩中描繪的冰封的草原和出動的蕃戎,以及戍樓上冒起的三股火焰和行進的探馬,都揭示了邊塞防線的緊張和危險。同時,詩中也展示了戰士們風霜老去的景象和將軍們得到雨露滋潤而煥然一新的對比,突顯了軍民之間的差異和不公。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邊塞軍民辛苦奮斗的慰藉,以及軍功封侯不能讓他們得到真正的安慰。整首詩通過對邊塞的描繪,深刻地表達了對戰爭和邊界安全的思考,以及對邊塞軍民的關愛和慰問。
“戰士風霜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i shàng
塞上
cǎo bái hé bīng hé, fān róng chū lüè pín.
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頻。
shù lóu sān hào huǒ, tàn mǎ yī tiáo chén.
戍樓三號火,探馬一條塵。
zhàn shì fēng shuāng lǎo, jiāng jūn yǔ lù xīn.
戰士風霜老,將軍雨露新。
fēng hóu bù yóu cǐ, hé yǐ wèi zhēng rén.
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戰士風霜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