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屋與云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僧屋與云齊”全詩
兩岸山相向,三春鳥亂啼。
酒旗和柳動,僧屋與云齊。
即此吾鄉路,懷君夢不迷。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送陳昈歸麻川》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陳昈歸麻川
麻川清見底,似入武陵溪。
兩岸山相向,三春鳥亂啼。
酒旗和柳動,僧屋與云齊。
即此吾鄉路,懷君夢不迷。
詩詞的中文譯文:
送陳昈回到麻川
麻川清澈見底,如同武陵溪。
兩岸的山向著彼此靠近,三春鳥兒也在亂啼。
酒席上旗幟飄動,柳樹搖曳,僧屋頂上的云與之齊。
從此就是我家鄉的道路,心中懷念著你的夢境不再迷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荀鶴寫給陳昈的送別詩。詩人描繪了麻川的景色,以及送別時內心的感受。
通過描寫麻川清澈見底,如同武陵溪,詩人用自然景色來表現自己內心的純凈。兩岸的山與武陵相向,三春鳥兒亂啼,描繪了離別時的凄涼和無奈。酒席上旗幟飄動,柳樹搖曳,僧屋頂上的云與之齊,詩人以此來象征離別的人們的離情別緒。
最后的兩句“即此吾鄉路,懷君夢不迷”,詩人表達了對陳昈的思念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對歸鄉的憧憬和希望。
整首詩意境明快,描寫優美,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抒情手法,表達了離別時的愁緒和對歸鄉的渴望,具有濃郁的離愁別緒和鄉愁情懷。
“僧屋與云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hén hù guī má chuān
送陳昈歸麻川
má chuān qīng jiàn dǐ, shì rù wǔ líng xī.
麻川清見底,似入武陵溪。
liǎng àn shān xiāng xiàng, sān chūn niǎo luàn tí.
兩岸山相向,三春鳥亂啼。
jiǔ qí hé liǔ dòng, sēng wū yǔ yún qí.
酒旗和柳動,僧屋與云齊。
jí cǐ wú xiāng lù, huái jūn mèng bù mí.
即此吾鄉路,懷君夢不迷。
“僧屋與云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