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自謀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以自謀身”全詩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
書劍同三友,蓬蒿外四鄰。
相知不相薦,何以自謀身。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郊居即事投李給事》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郊居即事投李給事》
無祿奉晨昏,閑居幾度春。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
書劍同三友,蓬蒿外四鄰。
相知不相薦,何以自謀身。
譯文:
沒有官職,日夜辛勤。閑居已過多少個春天。
江湖中的吟游詩人,可謂天地間最貧窮的人。
我與書和劍為伴,交朋友只在四鄰。
然而好友卻不推薦我,我將如何自謀生路。
詩意: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杜荀鶴作為一位貧窮的吟游詩人的境況和心情。他沒有官職,早晚辛勤工作,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熱衷于江湖文化,與書和劍為伴,在蓬蒿草叢中與四鄰結交。但是,他的好友卻不推薦他,這讓他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如何謀求自己的前程。
賞析:
這首詩以簡明扼要的語言描繪了杜荀鶴的處境和心情。詩人通過反復使用"無祿"、"閑居"、"苦吟"等詞語,強調了自己的貧窮和辛勤勞作的生活態度。他將自己與書和劍相比,突顯出自己在文化和武力方面的自信。然而,在結交朋友方面,他卻感到困惑和無奈。整首詩既表達了詩人對貧窮生活的灑脫豁達,又展現了他對友情和前程無限思索和追求的心態。
“何以自謀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o jū jí shì tóu lǐ jǐ shì
郊居即事投李給事
wú lù fèng chén hūn, xián jū jǐ dù chūn.
無祿奉晨昏,閑居幾度春。
jiāng hú kǔ yín shì, tiān dì zuì qióng rén.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
shū jiàn tóng sān yǒu, péng hāo wài sì lín.
書劍同三友,蓬蒿外四鄰。
xiāng zhī bù xiāng jiàn, hé yǐ zì móu shēn.
相知不相薦,何以自謀身。
“何以自謀身”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