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恩無報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恩無報處”全詩
此恩無報處,故國遠歸時。
只恐兵戈隔,再趨門館遲。
茅堂拜親后,特地淚雙垂。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辭座主侍郎》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辭座主侍郎》
朝代:唐代
作者:杜荀鶴
一飯尚懷感,況攀高桂枝。
此恩無報處,故國遠歸時。
只恐兵戈隔,再趨門館遲。
茅堂拜親后,特地淚雙垂。
中文譯文:
即使對一頓簡單的飯菜,我也心懷感激,更何況攀爬高高的桂樹枝。
這種恩情卻無法報答,因為故鄉遙遠,歸家的時候很晚。
我擔心戰亂使我們隔絕,再次回到官府和門館已經太遲。
在我拜訪親人之后,特意流下了雙眼的淚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杜荀鶴創作的作品。它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逆境和時光流轉的憂慮。
詩的第一句“一飯尚懷感,況攀高桂枝”,表達了詩人對一飯之恩的感激之情。詩人認為,即使是一頓簡單的飯菜,也應該懷有感恩之心。進而,他將這種感激之情與攀爬高高的桂樹枝相比較,暗示著他對更大的恩情的感激。
接下來的兩句“此恩無報處,故國遠歸時”,詩人表達了自己無法報答這種恩情的無奈之感。他所受的恩情深重,卻無法回報。而且,由于故鄉的遙遠,詩人回家的時候已經晚了。
接著的兩句“只恐兵戈隔,再趨門館遲”,表達了詩人對戰亂和逆境的擔憂。詩人擔心戰亂會使他與家鄉和親人隔絕,再次回到官府和門館已經來不及,時間已經晚了。
最后兩句“茅堂拜親后,特地淚雙垂”,詩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他在拜訪親人之后,特意流下了雙眼的淚水,表達了對親情的深深思念和眷戀之情。
整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情和逆境的思考和感慨。詩人在離鄉漂泊的時候,對家鄉的思念和對親情的眷戀始終縈繞在心頭。他也對戰亂和逆境的到來感到擔憂,認為時機已經晚了。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懷揣感恩之心、思念家鄉的詩人的內心世界,展現出唐代文人士子的情感與境遇。
“此恩無報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í zuò zhǔ shì láng
辭座主侍郎
yī fàn shàng huái gǎn, kuàng pān gāo guì zhī.
一飯尚懷感,況攀高桂枝。
cǐ ēn wú bào chù, gù guó yuǎn guī shí.
此恩無報處,故國遠歸時。
zhǐ kǒng bīng gē gé, zài qū mén guǎn chí.
只恐兵戈隔,再趨門館遲。
máo táng bài qīn hòu, tè dì lèi shuāng chuí.
茅堂拜親后,特地淚雙垂。
“此恩無報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