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風霜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戰士風霜老”全詩
戍樓三號火,探馬一條塵。
戰士風霜老,將軍雨露新。
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分類: 寫景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塞上》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塞上,草白河結了冰,
原野上蕃戎頻犯掠。
戍樓上三處烽火燃燒,
探馬拖著一條塵。
戰士們經歷風霜歲月已老,
將軍們淋雨沐露又新。
封侯并不是因為這些,
能否慰勞征人心人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邊塞上的艱苦生活和戰斗場景。草白河結冰,表明了冬天的嚴寒。蕃戎經常出來掠奪邊塞,戍樓上的烽火頻繁燃燒,探馬帶著飛揚的塵土。戰士們經歷了很多的風霜歲月,而將軍們則時刻面臨著雨露洗禮,新的挑戰。詩人通過描繪這些場景,表達了戰士們的辛苦和將軍們的勇毅。最后兩句寓意深遠,詩人認為封侯并不足以慰勞這些在邊塞奮斗的人們。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邊塞上的荒涼景象和戰士們的辛苦。通過對塞上生活的描寫,詩人展現了塞上戰士的堅韌和將軍的聰明才智。詩人通過對比塞上的荒涼和戰士們的辛勞與封侯的遠離,表達了對征人們的敬仰和思念之情。整首詩以簡單的語言表達了邊塞上特殊的生活和情感,展現了邊塞精神和人們的犧牲精神,給人以深思。
“戰士風霜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i shàng
塞上
cǎo bái hé bīng hé, fān róng chū lüè pín.
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頻。
shù lóu sān hào huǒ, tàn mǎ yī tiáo chén.
戍樓三號火,探馬一條塵。
zhàn shì fēng shuāng lǎo, jiāng jūn yǔ lù xīn.
戰士風霜老,將軍雨露新。
fēng hóu bù yóu cǐ, hé yǐ wèi zhēng rén.
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戰士風霜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