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含教化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中含教化情”全詩
外卻浮華景,中含教化情。
名應高日月,道可潤公卿。
莫以孤寒恥,孤寒達更榮。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讀友人詩》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友人詩譯文:
讀友人的詩,
君的詩通達大雅,
吟唱使古風重現。
外表雖然有繁華景致,
其中卻蘊含著教化情感。
名聲應當如日月般高遠,
道德可滋潤公卿之心。
不要以寂寞孤寒為恥,
孤寂孤寒反而更加榮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杜荀鶴對友人詩作的贊賞和思考。作者認為友人的詩作非常高雅,能夠吟唱出古人的風采,使人感受到古代的風情。盡管表面上可能有些繁華的景致,但其中蘊含著深刻的教育和陶冶心靈的情感。這些詩作的名聲應該像太陽和月亮一樣高遠,能夠感召和滋潤公卿之心。作者同時也呼吁,不要因為寂寞和孤寒而感到羞恥,因為孤寂和孤寒反而能夠使人更加獨立自主,更加得到榮耀。
這首詩整體上展示了作者對友人詩作的贊賞和敬佩之情,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純粹和高尚的詩歌的追求,以及對詩歌對人性的陶冶和影響的認識。通過對友人詩作的贊美與思考,表達了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追求,并希望詩人能夠通過詩歌散發智慧和溫暖,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整首詩表達了作者作為一位文人的理想和價值觀,同時也展示了對高尚藝術的追求和對孤獨境遇的豁達和堅韌。
“中含教化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yǒu rén shī
讀友人詩
jūn shī tōng dà yá, yín jué gǔ fēng shēng.
君詩通大雅,吟覺古風生。
wài què fú huá jǐng, zhōng hán jiào huà qíng.
外卻浮華景,中含教化情。
míng yīng gāo rì yuè, dào kě rùn gōng qīng.
名應高日月,道可潤公卿。
mò yǐ gū hán chǐ, gū hán dá gèng róng.
莫以孤寒恥,孤寒達更榮。
“中含教化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