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多通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水多通處”全詩
流水多通處,孤舟少住時。
干人不得已,非我欲為之。
及此終無愧,其如道在茲。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江上與從弟話別》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與從弟話別》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杜荀鶴所作,內容描述了詩人與從弟在江上的分別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相逢時都盡心地說著要歸去的事,不論早晚都會如約回來。流水有許多可以暢通的地方,但是孤舟只能暫時停留。這份別離并非出于我的自愿,而是事在他人,迫使我這樣選擇。然而,當我明白這一點時,內心并沒有任何愧疚之情,因為我所追求的道路就在這里。
整首詩詞傳遞了別離的意境和詩人對自己選擇的無愧自豪之情。通過江上與從弟的對話,詩人表達了自己將要離開的決定,并強調這是一種被迫的選擇,非出于自己的意愿。然而,詩人并沒有選擇沉溺于悲傷和愧疚,而是表達了一種堅定和自豪的態度,認為自己的選擇無愧于道德和人生。
詩意和賞析方面,這首詩詞通過描述江上與從弟的對話,展現了別離的情感以及詩人對選擇的堅定和無愧。詩中涉及到江流、孤舟等意象,增加了離別的寓意和情感色彩。詩人用平淡而含蓄的筆調,表達了對別離的理解和接受,以及對自己選擇的自豪和堅定。整首詩詞充滿了深沉而內斂的情感,展示了詩人高潔的品質和執著的追求,堪稱唐代詩歌的佳作之一。
“流水多通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yǔ cóng dì huà bié
江上與從弟話別
xiāng féng jǐn shuō guī, zǎo wǎn suì guī qī.
相逢盡說歸,早晚遂歸期。
liú shuǐ duō tōng chù, gū zhōu shǎo zhù shí.
流水多通處,孤舟少住時。
gān rén bù dé yǐ, fēi wǒ yù wèi zhī.
干人不得已,非我欲為之。
jí cǐ zhōng wú kuì, qí rú dào zài zī.
及此終無愧,其如道在茲。
“流水多通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