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愁舉別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那愁舉別杯”全詩
難兄方在幕,上相復憐才。
鳥徑盤春靄,龍湫發夜雷。
臨邛無久戀,高桂待君回。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送吳蛻下第入蜀》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吳蛻下第入蜀》是杜荀鶴所作的一首唐代詩作。下第一詞指的是科舉考試中,考生不及格的稱號。這首詩是杜荀鶴送別朋友吳蛻去蜀地任官的作品。
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吳蛻離去的不舍之情。吳蛻是詩人的好友,他得中了進士科,但卻被派到了蜀地,離開了朝廷和朋友,所以詩人感到十分難過。在詩人眼中,吳蛻是一位有才華、值得重視的朋友。詩人將吳蛻和自己比作難兄,表示二人情誼深厚。詩人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夠在蜀地有所成就,同時也希望他能夠早日歸來。
詩中描寫了鳥徑盤春靄和龍湫發夜雷的景象,這些景象可以被理解為自然界的變化。鳥徑指的是鳥兒飛過的小徑,春靄則是春天的霧氣,龍湫是泉水匯聚的地方,發夜雷則是雷聲震動的夜晚。這些景象的描繪讓人感到自然界的繁榮和生機勃勃。
整首詩以送別的方式展示了詩人的情感和他對吳蛻的期望。詩人對吳蛻的離去深感憂傷,但他也希望吳蛻能夠在蜀地有所發展,并期待他早日回來。
詩詞翻譯:
《送吳蛻下第入蜀》
下第言之蜀,那愁舉別杯。
難兄方在幕,上相復憐才。
鳥徑盤春靄,龍湫發夜雷。
臨邛無久戀,高桂待君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朋友吳蛻離去的不舍之情。詩人以關切和期盼的情感,展示了對吳蛻未來的希望。詩中描寫了自然界的景象,增添了詩的藝術意境。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出了詩人的情感和期待。同時,詩中的別離和相聚,也折射出人生的離合與團聚,具有深刻的人生意義。
這首詩的美在于情感真摯和語言簡練。通過簡單的詞句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成功地表達了深情厚誼和人生離合的主題。整篇詩在簡約中表達出了情感的寄托和期盼,讓讀者在感受到別離之后能夠感受到希望與期待的力量。
“那愁舉別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ú tuì xià dì rù shǔ
送吳蛻下第入蜀
xià dì yán zhī shǔ, nà chóu jǔ bié bēi.
下第言之蜀,那愁舉別杯。
nàn xiōng fāng zài mù, shàng xiàng fù lián cái.
難兄方在幕,上相復憐才。
niǎo jìng pán chūn ǎi, lóng qiū fā yè léi.
鳥徑盤春靄,龍湫發夜雷。
lín qióng wú jiǔ liàn, gāo guì dài jūn huí.
臨邛無久戀,高桂待君回。
“那愁舉別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