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非此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心非此志”全詩
詩書猶滿架,弟侄未為軍。
山犬眠紅葉,樵童唱白云。
此心非此志,終擬致明君。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亂后歸山》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亂后歸山
煙霞長在遠山間,
塵煙亂世已離散。
再望凄涼江湖遠,
恣意住于幽谷山。
山中閑人凡鼙去,
聞得聲音竟不悲。
高樓冷落書堆滿,
弟侄已把兵甲棄。
山間紅葉犬煙懶,
白云倒唱野樵童。
心意已非當時者,
但愿效歸知明君。
中文譯文:
亂世過后回歸山谷,
煙霞永駐于遠山間,
塵煙散去已不再,
再看江湖凄涼遠。
我自由自在地住在幽谷山中,
山中的閑人再也不用敲鼓喧鬧,
盡管聽到戰鼓聲音,
但我并不感到悲傷。
高樓冷落,書堆滿,
我的弟侄已經放棄了戰爭。
山間的紅葉,狗兒和煙霧都懶洋洋的,
野樵童倒顛地唱著白云。
我的心意已不是當初的心愿,
但我仍然希望能為明君盡心盡力。
詩意和賞析:
《亂后歸山》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一首詩。詩人在亂世之后選擇回歸山谷,遠離世俗的紛擾。詩中描繪了堅守山中幽谷的閑人,他們能夠聽到戰鼓聲卻不感到悲傷,表現出一種超脫凡塵的心境。
詩人通過描繪山中紅葉、狗兒和煙霧的安閑景象,以及野樵童唱白云的情景,展示出山谷的寧靜和自然之美。與此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夠為明君盡力,體現了一種赤膽忠誠的精神。
這首詩向人們展示了亂世之后追求內心寧靜和追求理想的境界。通過選擇回歸山谷,詩人表達了對清凈和自由的渴望,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期待。詩意深邃,意境幽遠,給人一種靜心和安慰的力量。
“此心非此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àn hòu guī shān
亂后歸山
luàn shì guī shān gǔ, zhēng pí xǐ bù wén.
亂世歸山谷,征鼙喜不聞。
shī shū yóu mǎn jià, dì zhí wèi wèi jūn.
詩書猶滿架,弟侄未為軍。
shān quǎn mián hóng yè, qiáo tóng chàng bái yún.
山犬眠紅葉,樵童唱白云。
cǐ xīn fēi cǐ zhì, zhōng nǐ zhì míng jūn.
此心非此志,終擬致明君。
“此心非此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