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一子才三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張公一子才三歲”全詩
喚物舌頭猶未穩,誦詩心孔迥然開。
天生便是成家慶,年長終為間世才。
月里桂枝知有分,不勞諸丈作梯媒。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贈張員外兒》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張員外兒》
草臺珍重競優才,張寬員外一兒才三歲。
聽到客人吟詩聲音響,他就快步走出來。
他的嘴舌還沒長 直,但是學詩心思獨特。
他生來就是我們家的驕傲,年長后必定有出眾的才華。
就像月亮上的桂樹枝知道分量,他不用勞動眾人做梯媒。
【詩意賞析】
這首詩是杜荀鶴寫給張員外兒子的贈詩。詩中以張員外兒子年幼卻有才華的形象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兒童天賦才華的贊美。兒子聽到客人吟詩,就迫不及待地出來見客,顯示出對詩文的濃厚興趣和悟性。盡管他的嘴還未完全發育,但他獨特的學詩心思可見一斑。詩中還描繪了他的前途,預示著他將會成為家族的驕傲,出類拔萃。最后兩句以月亮上的桂樹枝作比喻,表達了他無需依賴他人助力,而是憑借自身的才華和努力獲得成功。
【譯文】
珍愛寬宏的張員外,這個優秀的孩子才三歲。
當他聽到客人吟詩的聲音,就迫不及待地走出來。
他的舌頭還未完全長齊,然而他學習詩詞的心思特別獨到。
他天生就是家族的自豪,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定會有出眾的才華。
就像月亮上的桂樹枝知道自己的價值,他不需要依靠別人的幫助。
“張公一子才三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zhāng yuán wài ér
贈張員外兒
zhāng gōng yī zi cái sān suì, wén kè yín shēng biàn chū lái.
張公一子才三歲,聞客吟聲便出來。
huàn wù shé tou yóu wèi wěn,
喚物舌頭猶未穩,
sòng shī xīn kǒng jiǒng rán kāi.
誦詩心孔迥然開。
tiān shēng biàn shì chéng jiā qìng, nián zhǎng zhōng wèi jiān shì cái.
天生便是成家慶,年長終為間世才。
yuè lǐ guì zhī zhī yǒu fèn, bù láo zhū zhàng zuò tī méi.
月里桂枝知有分,不勞諸丈作梯媒。
“張公一子才三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