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偏稱夏中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中偏稱夏中游”全詩
澗底松搖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鶴書傳海畔洲。
閑與先生話身事,浮名薄宦總悠悠。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
榴花落盡子規啼,林盡籬墻一徑塵。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夏日在這里尤為宜,常有微風吹來涼爽。
山澗底下的松樹搖曳著千尺雨,
庭中的竹子像是被秋風撼動著。
我向山深處的寺廟寄去求猿的消息,
向遠方的海島傳達乞鶴的信息。
閑暇時我與張山人談論身世和事情,
浮名雖輕,但總是悠悠不盡。
【詩意解讀】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夏日里游覽庭院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清新宜人、幽靜寂寥的自然景觀的喜愛與向往。通過詩句中的山澗松雨、庭院秋風等描寫,營造出一種清涼、寧靜的夏日意境。詩中還融入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對名利的淡然態度和對修身養性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四句為一組,共分為四組,每組兩句,各自描繪了不同的景象。第一組通過榴花落盡、子規啼唱的描述,營造出夏日里榴花凋謝、子規鳴唱的場景,同時強調了大自然的無情無欲。第二組則以林盡籬墻、一徑塵的描述,展示了庭院里清幽靜謐的景色,同時暗喻了人生的短暫和塵世的浮躁。第三組以山澗松雨、庭中竹子為描寫對象,通過松樹搖曳的千尺雨、竹子被秋風撼動的美妙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宏偉和生機盎然。第四組則是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情感和追求,通過向深山中的寺廟寄去求猿的消息,以及向遠方的海島傳達乞鶴的信息來表達對自然的向往和對修身養性的追求。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浮名虛利的淡然態度和對身世事情的閑談,以及對浮名薄宦的思考。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夏日庭院的景色,以及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表達了作者追求寧靜自然、修身養性的心愿。整首詩氣氛明快、意境優美,展現了唐代詩歌的豪放灑脫和通達自然的風格。
“此中偏稱夏中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liú tí zhāng shān rén lín tíng
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
cǐ zhōng piān chēng xià zhōng yóu, shí yǒu fēng lái shǔ qì shōu.
此中偏稱夏中游,時有風來暑氣收。
jiàn dǐ sōng yáo qiān chǐ yǔ,
澗底松搖千尺雨,
tíng zhōng zhú hàn yī chuāng qiū.
庭中竹撼一窗秋。
qiú yuán jù jì shān shēn sì, qǐ hè shū chuán hǎi pàn zhōu.
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鶴書傳海畔洲。
xián yǔ xiān shēng huà shēn shì, fú míng báo huàn zǒng yōu yōu.
閑與先生話身事,浮名薄宦總悠悠。
“此中偏稱夏中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