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見僧誰是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上見僧誰是了”全詩
未勝漁父閑垂釣,獨背斜陽不采人。
縱有風波猶得睡,總無蓑笠始為貧。
瓦瓶盛酒瓷甌酌,荻浦蘆灣是要津。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登靈山水閣貽釣者》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靈山水閣貽釣者》是唐代詩人杜荀鶴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上見僧誰是了,
修齋補衲日勞身。
未勝漁父閑垂釣,
獨背斜陽不采人。
縱有風波猶得睡,
總無蓑笠始為貧。
瓦瓶盛酒瓷甌酌,
荻浦蘆灣是要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登上靈山水閣,向釣魚者贈詩的情景。詩人看到一位僧人在江上釣魚,他正專心修行,修補袈裟,過著勤勞的生活。盡管詩人未能超過那位閑散的漁父,但他卻選擇了背對著斜陽,不去追求名利。詩人認為,即使有風浪擾亂,他也能安然入睡,因為他沒有貪圖世俗的榮華富貴。他用瓦瓶盛著酒,用瓷甌斟酌,享受著靈山的美景,荻浦和蘆灣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一位僧人和釣魚者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清修高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僧人代表了修行者,他專心致志地修行,過著簡樸勤勞的生活,體現了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對內心平靜的渴望。相比之下,釣魚者閑逸自在,沒有追求名利和功成名就的欲望。詩人選擇了背對斜陽,不采取釣魚者的方式,表達了他對超脫塵俗的追求和對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
詩中的“風波”和“蓑笠”象征著世俗的紛擾和物質的負擔,而詩人選擇了寧靜與安逸。他拋棄了功名利祿,選擇了自在的生活,因此才能夠享受到寧靜和自由。他用瓦瓶盛酒,瓷甌斟酌,表達了他對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喜愛,同時也顯示了他對自我解放和追求精神滿足的態度。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比和象征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自由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詩人通過自己的選擇和表達,呼喚人們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自由,擺脫功名利祿的束縛,追尋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江上見僧誰是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líng shān shuǐ gé yí diào zhě
登靈山水閣貽釣者
jiāng shàng jiàn sēng shuí shì le, xiū zhāi bǔ nà rì láo shēn.
江上見僧誰是了,修齋補衲日勞身。
wèi shèng yú fù xián chuí diào,
未勝漁父閑垂釣,
dú bèi xié yáng bù cǎi rén.
獨背斜陽不采人。
zòng yǒu fēng bō yóu dé shuì, zǒng wú suō lì shǐ wèi pín.
縱有風波猶得睡,總無蓑笠始為貧。
wǎ píng shèng jiǔ cí ōu zhuó, dí pǔ lú wān shì yào jīn.
瓦瓶盛酒瓷甌酌,荻浦蘆灣是要津。
“江上見僧誰是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二蕭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