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高閣眺清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登高閣眺清秋”全詩
何處畫橈尋綠水,幾家鳴笛咽紅樓。
云山已老應長在,歲月如波只暗流。
唯有禪居離塵俗,了無榮辱掛心頭。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題開元寺門閣》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開元寺門閣》是唐代詩人杜荀鶴所作的一首詩。詩人站在高閣上遠眺,眼前是清秋的景色,美不勝收。他在詩中反問自己,不知道在何處有畫船漫游在綠水中,聽見幾家鳴笛的聲音從紅樓中傳出來。云山已經變老了,但它們仍然屹立不倒,而歲月卻像波浪一樣不斷地向前流淌。只有這座禪居才能離開塵世紛擾,沒有貪戀名利,沒有牽掛心頭。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大致為:站在高閣上遠眺清秋景色,滿眼都是美景,勝過一切游覽。不知道畫船漫游在哪里的綠水上,聽見幾處紅樓中飄出的笛聲。云山已經老去,仍然屹立不倒,而歲月卻如波浪一樣不斷流淌。只有這座禪居才能遠離塵世紛擾,沒有榮辱之念,不牽掛心頭。
這首詩借景言情,通過描述眼前的景色來表達詩人的心境。詩人站在高處,遠眺秋天的美景,將所見所聞借景抒發出對禪居生活的向往和推崇。他以宏大的景色來映襯出淡泊名利、追求心靈自由的主旨。
詩中的“開元寺門閣”,是一處詩人居住的地方,象征了安靜、寧謐的禪居生活。這里沒有世俗的紛擾,沒有榮辱之念,唯有平靜的心境。詩人以對云山的描繪,表達了希望保持青春、拒絕衰老的愿望。而歲月的流動則象征著無常和變化,唯有禪居可以擺脫歲月的束縛,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禪居生活的向往和推崇,以及對名利的淡漠態度。通過描繪美麗的秋景和云山的變老,詩人展現了對歲月無情流逝的憂慮,以及對禪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內在寧靜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對現實世界轉瞬即逝的憂傷和思考。整首詩情緒抒發真摯恬淡,意境清幽,給人以靜心、寧靜之感。
“一登高閣眺清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kāi yuán sì mén gé
題開元寺門閣
yī dēng gāo gé tiào qīng qiū, mǎn mù fēng guāng jǐn shèng yóu.
一登高閣眺清秋,滿目風光盡勝游。
hé chǔ huà ráo xún lǜ shuǐ,
何處畫橈尋綠水,
jǐ jiā míng dí yàn hóng lóu.
幾家鳴笛咽紅樓。
yún shān yǐ lǎo yīng zhǎng zài, suì yuè rú bō zhǐ àn liú.
云山已老應長在,歲月如波只暗流。
wéi yǒu chán jū lí chén sú, liǎo wú róng rǔ guà xīn tóu.
唯有禪居離塵俗,了無榮辱掛心頭。
“一登高閣眺清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