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將身事托公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將身事托公卿”全詩
亂時為客無人識,廢寺吟詩有鬼驚。
且把酒杯添志氣,已將身事托公卿。
男兒仗劍酬恩在,未肯徒然過一生。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亂后宿南陵廢寺寄沈明府》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亂后宿南陵廢寺寄沈明府
只共寒燈坐到明,
塞鴻沖雪一聲聲。
亂時為客無人識,
廢寺吟詩有鬼驚。
且把酒杯添志氣,
已將身事托公卿。
男兒仗劍酬恩在,
未肯徒然過一生。
中文譯文:
在亂世之后宿于南陵荒廢的寺廟,寄給沈明府
只能依靠寒燈照明著坐到天明,
塞外的鴻雁沖破飛雪,一聲聲凄厲。
亂世之中作為客人,沒有人能夠認出,
在這廢棄的寺廟吟詩時甚至驚動了鬼魂。
且讓我再加滿一杯酒,添上勇氣和志向,
已經將個人的事情托付給了公卿。
作為一個男子漢,我要拿劍去報答所受的恩惠,
決不愿意白白度過一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杜荀鶴寫給沈明府的寄語。詩人通過寓言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在亂世之中的身世之感,同時表達了對明府的敬佩和想要為國家盡忠的決心。
詩中以寒燈、塞鴻等形象來突出詩人在荒涼寺廟中的寂寞和無助。詩人在亂世中沒有被人所認識,寄托于廢寺吟詩,引發了鬼魂的驚動,表明了自己的壯志和孤獨。
詩人在詩中表示,且讓我再加滿酒杯,添上勇氣和志向,已經將個人的事情交托給了公卿,要拿劍去酬報恩情,決不愿意白白度過一生。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亂世的無奈與哀愁,以及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和決心。同時也可以看出詩人對自己身份的認同,表達了對明府的敬佩之情。
“已將身事托公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àn hòu sù nán líng fèi sì jì shěn míng fǔ
亂后宿南陵廢寺寄沈明府
zhǐ gòng hán dēng zuò dào míng, sāi hóng chōng xuě yī shēng shēng.
只共寒燈坐到明,塞鴻沖雪一聲聲。
luàn shí wéi kè wú rén shí,
亂時為客無人識,
fèi sì yín shī yǒu guǐ jīng.
廢寺吟詩有鬼驚。
qiě bǎ jiǔ bēi tiān zhì qì, yǐ jiāng shēn shì tuō gōng qīng.
且把酒杯添志氣,已將身事托公卿。
nán ér zhàng jiàn chóu ēn zài, wèi kěn tú rán guò yī shēng.
男兒仗劍酬恩在,未肯徒然過一生。
“已將身事托公卿”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