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仇雪月年年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如仇雪月年年景”全詩
度水卻嫌船著岸,過山翻恨馬貪程。
如仇雪月年年景,似夢笙歌處處聲。
未合白頭今已白,自知非為別愁生。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敘吟》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敘吟》
多慚到處有詩名,
轉覺吟詩僻性成。
度水卻嫌船著岸,
過山翻恨馬貪程。
如仇雪月年年景,
似夢笙歌處處聲。
未合白頭今已白,
自知非為別愁生。
譯文:
我常感到很慚愧,因為我隨處都有詩歌的聲名,
我覺得自己的吟詩古怪的性格已經成型。
渡水時卻嫌棄船只靠岸,
穿越山嶺時卻痛恨馬匹追求速度。
雪花和明月的景象仿佛仇敵般不斷出現,
如同夢中的笙歌聲隨處可以聽到。
我的頭發尚未全白,但已經有了斑白之處,
我自知并非因別離而產生了憂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詩歌創作和生活之間的矛盾和糾結。詩人承認自己的詩歌聲名在各地已經流傳開來,但他對此感到慚愧,覺得自己的作品過于古怪,與大眾的口味相悖。他抱怨自己渡水時對船只過于挑剔,穿越山嶺時對馬匹追求速度,對此感到后悔和愧疚。詩中描繪了雪花和明月年年出現的景象,以及笙歌聲隨處可聽的場景,抒發了詩人對于時光荏苒、事物更迭的感慨。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年紀的認知和對生活的思考。雖然他的頭發尚未全白,但已經有了斑白之處,意味著歲月不容忽視。他明白自己的憂愁并非由于別離,而是出于自己內心的矛盾和追求。整首詩詞以詩人的自我反思和對生活的感慨為主題,表達了他在詩歌和生活之間的掙扎和思考。
“如仇雪月年年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ù yín
敘吟
duō cán dào chù yǒu shī míng, zhuǎn jué yín shī pì xìng chéng.
多慚到處有詩名,轉覺吟詩僻性成。
dù shuǐ què xián chuán zhe àn,
度水卻嫌船著岸,
guò shān fān hèn mǎ tān chéng.
過山翻恨馬貪程。
rú chóu xuě yuè nián nián jǐng, shì mèng shēng gē chǔ chù shēng.
如仇雪月年年景,似夢笙歌處處聲。
wèi hé bái tóu jīn yǐ bái, zì zhī fēi wéi bié chóu shēng.
未合白頭今已白,自知非為別愁生。
“如仇雪月年年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