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食農夫麥未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闕食農夫麥未黃”全詩
云外好山看不見,馬頭歧路去何忙。
無衣織女桑猶小,闕食農夫麥未黃。
許大乾坤吟未了,揮鞭回首出陵陽。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自江西歸九華》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江西歸九華,
他鄉終日憶吾鄉。
及到吾鄉值亂荒,
云外好山看不見。
馬頭歧路去何忙,
無衣織女桑猶小。
闕食農夫麥未黃,
許大乾坤吟未了。
揮鞭回首出陵陽。
中文譯文:
從江西返回九華,
在他鄉終日思念家鄉。
當我回到家鄉卻遇到了混亂和荒涼,
外面的美麗山景看不見。
馬前的路岔口去哪里?
織女還是小孩子在摘桑葉。
沒有足夠的糧食,農夫的麥子還沒成熟。
尚未完成吟唱大乾坤,
揮鞭回首離開陵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詩人杜荀鶴的親身經歷為背景,反映了他歸鄉時所見所聞。詩人在外鄉的時候,不停念念不忘家鄉的景色和鄉親們,一回到家鄉卻發現家鄉陷入了混亂和荒涼的境地。他感到非常失望,無法欣賞家鄉的美景。
詩中描繪了詩人的歸鄉之路,他在馬上奔波,面對一條又一條歧路,不知道該往哪里走。這反映了詩人的迷茫和彷徨。同時,詩人描寫了家鄉的農民們貧困的現狀,他們缺衣少食,過著艱難的生活。
最后兩句寄托了詩人跨越時空的愿望和對家鄉的留戀之情。他想要寫一首宏大的詩,抒發自己對大千世界的感慨和思考,卻被現實的壓力所迫,只能慌忙離開家鄉。
整個詩歌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鄉土的關懷,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苦難。通過描繪詩人的歸鄉之路和家鄉的現狀,詩歌展示了對人民生活的關注和對社會變遷的思考。
“闕食農夫麥未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jiāng xī guī jiǔ huá
自江西歸九華
tā xiāng zhōng rì yì wú xiāng, jí dào wú xiāng zhí luàn huāng.
他鄉終日憶吾鄉,及到吾鄉值亂荒。
yún wài hǎo shān kàn bú jiàn,
云外好山看不見,
mǎ tóu qí lù qù hé máng.
馬頭歧路去何忙。
wú yī zhī nǚ sāng yóu xiǎo, quē shí nóng fū mài wèi huáng.
無衣織女桑猶小,闕食農夫麥未黃。
xǔ dà qián kūn yín wèi liǎo, huī biān huí shǒu chū líng yáng.
許大乾坤吟未了,揮鞭回首出陵陽。
“闕食農夫麥未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