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有老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青松有老時”全詩
白發無修處,青松有老時。
暮煙傳戍起,寒日隔沙垂。
若是長安去,何難定后期。
分類:
作者簡介(張蠙)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邊庭送別》張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邊庭送別:
一生雖達理,遠別亦相悲。
白發無修處,青松有老時。
暮煙傳戍起,寒日隔沙垂。
若是長安去,何難定后期。
中文譯文:
邊疆送別:
一生雖然通達理論,但遠別時仍感相悲。
白發遍布無遺漏之處,青松也會有年老的時候。
暮煙彌漫,傳來軍士起床;寒日隔著沙塵低垂。
如果有一天離開長安,請問我們何時再相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張蠙創作的,通過送別的場景,表達了離別時的憂愁和無奈之情。
首先,詩人描述了自己一生雖然通達理論,但在遠離親人的時候仍然感到相悲。這表明即使有才智與理論的修養,人在離別時仍然能夠感受到離別的痛苦和憂傷。
其次,詩人通過比喻白發無修處和青松有年老的時候,揭示了人和自然都無法逃脫歲月的磨礪和變遷。白發無修處暗指人老;青松有老時則表明自然界事物也有衰老之時。這種比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和自然的共通性,都會經歷時間的流轉和變化。
最后,詩人通過描述暮煙彌漫、傳來軍士起床,和寒日隔著沙塵低垂等場景,營造出邊塞的凄涼氛圍。寒日隔著沙塵低垂的描繪讓人感受到邊塞戍卒一天的艱辛和孤寂。而最后一句“若是長安去,何難定后期”,則表達了希望長安能夠再相見的意愿。長安作為唐朝的都城,人們的生活和世界都更加繁華,同時也意味著與親人更近的距離,因此詩人將長安作為再相見的期望。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憂慮和渴望,同時通過對自然和人事物的描繪,反映出人類和自然的共同命運。整首詩情感真實而深沉,展現了唐代士人在邊塞生活的無奈和心境。
“青松有老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ān tíng sòng bié
邊庭送別
yī shēng suī dá lǐ, yuǎn bié yì xiāng bēi.
一生雖達理,遠別亦相悲。
bái fà wú xiū chù, qīng sōng yǒu lǎo shí.
白發無修處,青松有老時。
mù yān chuán shù qǐ, hán rì gé shā chuí.
暮煙傳戍起,寒日隔沙垂。
ruò shì cháng ān qù, hé nán dìng hòu qī.
若是長安去,何難定后期。
“青松有老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