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戰燕然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歷戰燕然北”全詩
聞名外國懼,輕命故人稀。
角怨星芒動,塵愁日色微。
從為漢都護,未得脫征衣。
按劍立城樓,西看極海頭。
承家為上將,開地得邊州。
磧迥兵難伏,天寒馬易收。
胡風一度獵,吹裂錦貂裘。
分類: 思鄉
作者簡介(張蠙)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邊將二首》張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邊將二首
歷戰燕然北,功高劍有威。
聞名外國懼,輕命故人稀。
角怨星芒動,塵愁日色微。
從為漢都護,未得脫征衣。
按劍立城樓,西看極海頭。
承家為上將,開地得邊州。
磧迥兵難伏,天寒馬易收。
胡風一度獵,吹裂錦貂裘。
中文譯文:
邊將二首
曾經在燕然北戰斗過,我的功勞顯赫劍威雄。
外國聽說我的名字就害怕,舍命的朋友屈指可數。
敵人仇視我,星芒動搖刺發愁;
長途征戰讓我焦慮,日影漸微。
放下劍去守衛城樓,向西眺望海角。
作為一位將軍,承擔起家族的榮譽,打開益州這片邊疆。
戰亂無法被消弭,天寒馬易收。
寒風吹過一次,便吹裂了貴重的貂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蠙的名篇之一,表達了邊界將領常常面對的艱辛和戰斗中的辛苦。詩中描繪了將領的功勛和聲望,雖然他的戰功顯赫,但他的敵人卻對他懷有恐懼之心。他的生命常常受到威脅,他的朋友稀少。
詩人將邊界將領與風雪寒冷的環境相對照,描繪出將領在邊境戰斗的艱辛和不易。他們經歷了無數的戰斗,感到疲憊和憂慮。將領雖然執掌重任,但卻無法擺脫身上的沉重壓力。
詩中還描繪了將領守衛城樓的場景,用詩人獨特的筆觸描繪了他站在城樓上眺望遠方的景象。他作為一位將軍能夠承擔起家族的榮譽,同時也開創了新疆土,取得了巨大的收獲和成功。然而,邊境之地依然不安寧,敵人的威脅并未完全解除。
最后,詩人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描繪了胡風吹裂了將領貴重的貂皮,展現了邊境戰斗的艱苦和殘酷。這首詩充滿了悲壯和豪情,揭示了邊界將領的艱辛和邊境戰斗的困難。
“歷戰燕然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ān jiāng èr shǒu
邊將二首
lì zhàn yàn rán běi, gōng gāo jiàn yǒu wēi.
歷戰燕然北,功高劍有威。
wén míng wài guó jù, qīng mìng gù rén xī.
聞名外國懼,輕命故人稀。
jiǎo yuàn xīng máng dòng, chén chóu rì sè wēi.
角怨星芒動,塵愁日色微。
cóng wèi hàn dū hù, wèi dé tuō zhēng yī.
從為漢都護,未得脫征衣。
àn jiàn lì chéng lóu, xī kàn jí hǎi tóu.
按劍立城樓,西看極海頭。
chéng jiā wèi shàng jiàng, kāi dì dé biān zhōu.
承家為上將,開地得邊州。
qì jiǒng bīng nán fú, tiān hán mǎ yì shōu.
磧迥兵難伏,天寒馬易收。
hú fēng yí dù liè, chuī liè jǐn diāo qiú.
胡風一度獵,吹裂錦貂裘。
“歷戰燕然北”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