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輕無履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身輕無履蹤”全詩
故尋多不見,偶到即相逢。
古井生云水,高壇出異松。
聊看杏花酌,便似換顏容。
分類:
作者簡介(張蠙)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遇道者》張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遇道者》是唐代詩人張蠙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遇到一個道士的場景,并展現了道士的神秘和超然之態。
詩意:
詩中的主人公在白云的覆蓋下,輕巧地在數里間穿行,不留下任何蹤跡。雖然常常想要尋找道士,但通常是找不到的。只是偶然之間,他們才會相逢。在古井中生長出云霧,高壇上長著奇異的松樹。這時候,喝著杏花酒,就像換了一種容貌。
賞析:
這首詩以高超的技巧描寫了道士的神秘和超然之態。作者通過描繪遙遠的白云和科幻般的景象,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道士在云霧和松樹的注視下出現,給人一種超越塵世的感覺。詩中所說的“聊看杏花酌,便似換顏容”,表達了道士的仙道之境和超凡的氣質。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遙遠而又神秘的境界,以及人們對于仙道的向往和追求。通過描寫道士的形象和神秘的景象,展示了一種超越凡俗的境界。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于追求仙道的努力和希望。整首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和細膩獨特的意象,展示了唐代詩歌的風采。
“身輕無履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dào zhě
遇道者
shù lǐ bái yún lǐ, shēn qīng wú lǚ zōng.
數里白云里,身輕無履蹤。
gù xún duō bú jiàn, ǒu dào jí xiāng féng.
故尋多不見,偶到即相逢。
gǔ jǐng shēng yún shuǐ, gāo tán chū yì sōng.
古井生云水,高壇出異松。
liáo kàn xìng huā zhuó, biàn shì huàn yán róng.
聊看杏花酌,便似換顏容。
“身輕無履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