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向何門是見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向何門是見機”全詩
豈能得路陪先達,卻擬還家望少微。
戰馬到秋長淚落,傷禽無夜不魂飛。
平生只學穿楊箭,更向何門是見機。
分類:
作者簡介(張蠙)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言懷》張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在十年的歲月里,聲望逐漸沉寂下去,我漸漸覺得自己不如從前了。我賤微的身份與優雅的衣裳合為一體。然而,我怎么能與那些早已成功的人物并駕齊驅呢?我只能打算回家,望望那微小的前程。戰馬到了秋天,長淚滑落,傷害的鳥兒無時不飛走。我一生只學會了射中靶上的箭,更不知道該向哪個門才能機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作者在官場中的挫折和無奈之情。他感嘆自己的聲望漸漸下降,無法與那些成功的人相提并論。面對失敗,他只能放棄追逐功名,回歸家庭。他用“戰馬到秋長淚落,傷禽無夜不魂飛”的形象描繪出自己沮喪和傷感的心情。最后兩句表達了他一生只在箭術上有所造詣,卻不知道應該向哪個門才能有機會獲得成功。
這首詩以簡潔、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失敗和前途坎坷的憤懣和無奈,詩情激昂,情感深沉。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箭術的比喻,凸顯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無助。整首詩充滿著憂傷與無奈的情感,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困境的深思和對處世之道的疑問。
“更向何門是見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 huái
言懷
shí zài shēng shěn jué zì fēi, jiàn shēn yuán hé yī hé yī.
十載聲沈覺自非,賤身元合衣荷衣。
qǐ néng dé lù péi xiān dá,
豈能得路陪先達,
què nǐ huán jiā wàng shǎo wēi.
卻擬還家望少微。
zhàn mǎ dào qiū zhǎng lèi luò, shāng qín wú yè bù hún fēi.
戰馬到秋長淚落,傷禽無夜不魂飛。
píng shēng zhǐ xué chuān yáng jiàn, gèng xiàng hé mén shì jiàn jī.
平生只學穿楊箭,更向何門是見機。
“更向何門是見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