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罅引根非土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罅引根非土力”全詩
綠槐生在膏腴地,何得無心拒雪霜。
分類:
作者簡介(張蠙)
[約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后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臺,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與許棠、張喬、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授校書郎,調櫟陽尉,遷犀浦令。五建建蜀國,拜膳部員外郎。后為金堂令。
《華山孤松》張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華山孤松
石罅引根非土力,
冒寒猶助岳蓮光。
綠槐生在膏腴地,
何得無心拒雪霜。
中文譯文:
華山上的孤松
石頭的縫隙助它扎根,
即使在嚴寒中也輔助庇護華山的光輝。
綠槐樹生長在富饒的土地上,
怎么可能沒有心思抵抗冰雪的侵襲。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華山上一棵孤獨而堅強的松樹。它能夠在石頭的縫隙中生長,不依靠土壤的力量。盡管嚴寒的天氣,但它卻助力華山閃耀光芒。相比之下,綠槐樹生長在肥沃的土地上,卻沒有抵抗冰雪的強大意志。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華山上的孤松和綠槐樹,表達了堅韌不拔和強大意志的主題。孤松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下生長,依靠石頭的縫隙,而綠槐樹則需要富饒的土壤才能生存。詩中的孤松被賦予了一種抵抗困難和挑戰的精神,體現了作者對堅持、不屈的贊美。同時,詩中也暗含了對華山的崇敬之情,將孤松的生長環境與華山的光輝相互映襯。整首詩簡潔明了,寫景與抒情相結合,展現了自然界中的生命的頑強與美麗。
“石罅引根非土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 shān gū sōng
華山孤松
shí xià yǐn gēn fēi tǔ lì, mào hán yóu zhù yuè lián guāng.
石罅引根非土力,冒寒猶助岳蓮光。
lǜ huái shēng zài gāo yú dì, hé dé wú xīn jù xuě shuāng.
綠槐生在膏腴地,何得無心拒雪霜。
“石罅引根非土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