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時不動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時不動詠”全詩
根離潮水岸,韻爽判曹人。
正午回魚影,方昏息鷺身。
無時不動詠,滄島思方頻。
分類:
作者簡介(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后,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余,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顧少府池上(一作顧少府池亭葦)》曹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顧少府池上(一作顧少府池亭葦)
池上分行種,公庭覺少塵。
根離潮水岸,韻爽判曹人。
正午回魚影,方昏息鷺身。
無時不動詠,滄島思方頻。
中文譯文:
在顧少府的池塘邊
荷葉分行有序地吐放,
公庭里很少有塵埃揚起。
蓮根離開潮水的岸邊,
韻律清新,可看出是判曹的作品。
正午時分,魚兒回游池中,倒映出清晰的影像;
黃昏時分,白鷺停息在河岸。
無論何時,我都忍不住吟詠,
心中的思緒仿佛頻頻追溯到滄海之上的島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描述了顧少府池的美景。池塘邊的荷葉有序地分行開,池塘里很少有塵埃揚起,充滿寧靜的美感。蓮根離開潮水的岸邊,呈現出判曹的韻律和風格。正午時分,池塘中的魚兒回歸水中,在陽光照射下,倒映出清晰的影像;黃昏時分,白鷺停息在河岸,增添了一抹寧靜的景色。作者說自己無時不動情地吟詠,思緒常常飄溯到滄海之上的孤島,顯示出對離人世塵囂的向往和傾心贊美自然景色的情感。整個詩歌以自然景色和心情的交融,勾勒出了一幅平和寧靜的景象。
“無時不動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shào fǔ chí shàng yī zuò gù shào fǔ chí tíng wěi
顧少府池上(一作顧少府池亭葦)
chí shàng fèn xíng zhǒng, gōng tíng jué shǎo chén.
池上分行種,公庭覺少塵。
gēn lí cháo shuǐ àn, yùn shuǎng pàn cáo rén.
根離潮水岸,韻爽判曹人。
zhèng wǔ huí yú yǐng, fāng hūn xī lù shēn.
正午回魚影,方昏息鷺身。
wú shí bù dòng yǒng, cāng dǎo sī fāng pín.
無時不動詠,滄島思方頻。
“無時不動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