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卷還高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封卷還高客”全詩
封卷還高客,飛書問野人。
廢田教種谷,生路遣尋薪。
若起柴桑興,無先漉酒巾。
分類:
作者簡介(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后,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余,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贈雷鄉張明府》曹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雷鄉張明府
憑君論得失,豈意宦游身。
應知雙目白,不獨重底深。
鱗鱗酬酢素,蓬蓬供草金。
所以愁寒瘦,空聞鄴水吟。
中文譯文:
贈送給雷鄉張明府
憑著你來評判得失,真不想到我官場生涯。
你應該知道那雙眼皮已經白了,但并不只是底色凹陷。
在桌前積硫磺,草草供奉金寶。
那是讓我憂慮而徒瘦的原因,空聽到了遠方鄴水的吟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曹松寫給雷鄉張明府的贈詩。詩人在贈送的同時,也借此吐露了他在官場生涯中的無奈和愁緒。
詩人以自身官場經歷為背景,表達了對官場生涯的反思和痛苦。他認為在官場上,得失會成為評判一個人的標準,但這并不是他追求的目標。他用“君”稱呼雷鄉張明府,顯示了對對方的尊敬和仰慕,但又以“憑君論得失”開篇,表明他并不認同世俗的評判標準。
詩人用“雙目白”來形容自己的眼睛,暗指自己的容貌已經老去。然而,他強調“不獨重底深”,意味著他追求的是內在的深度和品質,而非外表的容貌。
詩中的“鱗鱗酬酢素,蓬蓬供草金”是指他勉力支撐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他用辛苦勞作來供養家人,但卻因此而愁苦、瘦弱。“鄴水吟”則是來自他遠離故鄉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充滿了對官場生涯的痛感,詩人以真誠的文字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困惑和無奈,同時也展示了真正的品質和追求。這首詩以一種平實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詩意和賞析價值。
“封卷還高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éi xiāng zhāng míng fǔ
贈雷鄉張明府
rèn guān zhēng zhàn hòu, dù rì jì xián shēn.
任官征戰后,度日寄閑身。
fēng juǎn hái gāo kè, fēi shū wèn yě rén.
封卷還高客,飛書問野人。
fèi tián jiào zhǒng gǔ, shēng lù qiǎn xún xīn.
廢田教種谷,生路遣尋薪。
ruò qǐ chái sāng xìng, wú xiān lù jiǔ jīn.
若起柴桑興,無先漉酒巾。
“封卷還高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