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鯨獨自轉身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鯨獨自轉身難”全詩
無地不同方覺遠,共天無別始知寬。
文魮隔霧朝含碧,老蚌凌波夜吐丹。
萬狀千形皆得意,長鯨獨自轉身難。
分類:
作者簡介(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后,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余,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南海》曹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海》是唐代詩人曹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南海景色的壯麗與神奇。詩中借南海的浩渺來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及對生命和宇宙的感悟。
詩中首先描述了南海的遼闊:傾騰界漢沃諸蠻,立望何如畫此看。漢是指深遠的天空,蠻則是指遼闊的海洋。詩人站在高處眺望,覺得即使用繪畫來表現,也無法完全展現南海的美麗景色。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南海的無邊無際、無所不在的感覺:無地不同方覺遠,共天無別始知寬。無論哪個地方,都可以感受到南海的廣袤遼闊;南海與天空相連,給人以無邊無際的寬廣感受。
然后,詩人以生動的比喻來描繪南海的神奇之處:文魮隔霧朝含碧,老蚌凌波夜吐丹。文魮是指穿山甲,老蚌則是指珍珠貝。詩人用穿山甲滲透霧氣、珍珠貝在夜晚吐出紅色寶物的形象,來形容南海的獨特景色。盡管南海景色千姿百態,但每一個形態都令人愉悅。
最后,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長鯨身上:萬狀千形皆得意,長鯨獨自轉身難。詩人認為南海的萬千景色都是美妙的,但長鯨的轉身卻顯得異常困難。這里長鯨可以被解讀為詩人本身,意味著詩人很難在宇宙間轉身,即人生中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南海的遼闊壯麗之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之情。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詩詞也蘊含了詩人對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長鯨獨自轉身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hǎi
南海
qīng téng jiè hàn wò zhū mán, lì wàng hé rú huà cǐ kàn.
傾騰界漢沃諸蠻,立望何如畫此看。
wú dì bù tóng fāng jué yuǎn,
無地不同方覺遠,
gòng tiān wú bié shǐ zhī kuān.
共天無別始知寬。
wén pí gé wù cháo hán bì, lǎo bàng líng bō yè tǔ dān.
文魮隔霧朝含碧,老蚌凌波夜吐丹。
wàn zhuàng qiān xíng jiē dé yì, zhǎng jīng dú zì zhuàn shēn nán.
萬狀千形皆得意,長鯨獨自轉身難。
“長鯨獨自轉身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