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僧別留茶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華山僧別留茶鼎”全詩
鄠杜憶過梨栗墅,瀟湘曾棹雪霜天。
華山僧別留茶鼎,渭水人來鎖釣船。
東送西迎終幾考,新詩覓得兩三聯。
分類:
作者簡介(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諸王孫也。慕賈島為詩,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但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游蜀卒。詩三卷。 晚唐詩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詩歌(殘句六句)流傳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詩篇約有三十首,占其創作總量的六分之一,足見蜀中經歷在其詩歌創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贈昭應沈少府》李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贈昭應沈少府》
行宮接縣判云泉,
袍色雖青骨且仙。
鄠杜憶過梨栗墅,
瀟湘曾棹雪霜天。
華山僧別留茶鼎,
渭水人來鎖釣船。
東送西迎終幾考,
新詩覓得兩三聯。
中文譯文:
行宮接待縣的判官云泉,
衣袍雖然是青色的,卻像仙人一樣。
鄠杜地方上的梨栗莊園勾起了回憶,
曾經漂泊過的瀟湘江上的雪霜之天。
華山上的僧人分別時留下了茶壺,
渭水邊的人前來鎖住了釣船。
東送西迎經歷了多少次考驗,
才能尋覓到新的詩句,寫成兩三聯。
詩意:
這首詩是李洞寫給沈云泉的贈詩。詩中描繪了行宮與縣官相接待,“袍色雖青骨且仙”意味著雖然沈少府的衣袍是青色的,但沈云泉卻具有仙人的風骨。接著詩人回憶起鄠杜地方的梨栗莊園,進一步回憶瀟湘江上的雪霜之天。華山上的僧人在分別時留下茶壺,渭水邊的人來鎖住釣船。
整首詩以詩人的親身經歷和回憶為線索,將實際和想象相融合,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通過描述行宮、梨栗莊園、瀟湘江、華山、渭水等景物,詩人將自己的情感和思緒與自然景物相聯系,賦予了詩詞以詩意。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具有具體情境的場景,并以之抒發情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景物的回憶,折射出詩人的情感世界。
在形式上,整首詩以七言絕句的形式構成,行云流水般的句子節奏與韻律相得益彰。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例如“袍色雖青骨且仙”,突出了沈云泉仙風道骨的形象。
整首詩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沈云泉的深情厚意,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通過展現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情感的表達,詩詞賦予了讀者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華山僧別留茶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zhāo yīng shěn shào fǔ
贈昭應沈少府
xíng gōng jiē xiàn pàn yún quán, páo sè suī qīng gǔ qiě xiān.
行宮接縣判云泉,袍色雖青骨且仙。
hù dù yì guò lí lì shù,
鄠杜憶過梨栗墅,
xiāo xiāng céng zhào xuě shuāng tiān.
瀟湘曾棹雪霜天。
huà shān sēng bié liú chá dǐng, wèi shuǐ rén lái suǒ diào chuán.
華山僧別留茶鼎,渭水人來鎖釣船。
dōng sòng xī yíng zhōng jǐ kǎo, xīn shī mì dé liǎng sān lián.
東送西迎終幾考,新詩覓得兩三聯。
“華山僧別留茶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