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體無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日體無私”全詩
白日體無私,皇天輔有德。
七旬罪已服,六月師方克。
偉哉帝道隆,終始常作則。
分類:
《梁郊祀樂章·慶休》張袞 翻譯、賞析和詩意
《梁郊祀樂章·慶休》是張袞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唐朝大業年間,四夷歸附,仁風擴散到萬國,天下皆得到了安寧。并表達了帝王應當以仁德為主,得到天命的支持,以繼續領導國家。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業來四夷,
偉大的年代來到了四方國家,
仁風和萬國。
仁慈的行為影響到全世界。
白日體無私,
太陽光明普照,無私無己,
皇天輔有德。
天帝輔佑道德正直的君王。
七旬罪已服,
七十年的過錯已經得到贖罪,
六月師方克。
在第六個月迎來了勝利。
偉哉帝道隆,
多么偉大的帝國之道永存,
終始常作則。
它始終保持著正確和合理的行為準則。
詩意:
《梁郊祀樂章·慶休》表達了唐朝大業年間的繁榮景象和帝國的統治。四夷(指各個國家或民族)歸附,體現了唐朝的強盛和影響力。仁慈的德行傳遍了萬國,說明帝國以仁風為主導,帝王建立了仁德的領導方式。詩中提到的白日體無私,是指太陽光輝照耀全球,無私地為大地上的萬物提供光明和熱量。皇天輔有德,說明帝王得到天命的支持,是因為他們的仁德得到了認可和祝福。七旬罪已服,象征帝王自覺改過自新,以救國家于危難之中。六月師方克,是指在第六個月取得了勝利,戰爭取得了徹底的勝利。最后,詩人稱贊了這樣的帝王道德行為,稱之為“偉哉帝道隆”,并贊美了帝國的統治為“終始常作則”。
賞析:
《梁郊祀樂章·慶休》以宏大的格局和豪邁的文氣描繪了唐朝大業年間的繁榮景象和帝國的統治,展示了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詩中表達了唐朝統一中國、四夷歸附的事實,以及帝王以仁德為主導的治國理念。通過描繪太陽無私地普照萬物,詩人傳遞了仁愛和純潔的美好意象。而對帝王的贊美,則體現了作者對帝王仁德指導下的帝國統治的認可和敬仰。整首詩語言豪放、氣勢磅礴,表達了對唐朝盛世的贊美和對仁德統治的推崇。同時也折射出詩人對國家和社會的期望,希望帝王能夠一直堅持仁德,保持治國有道的準則。這首詩意蘊含深厚,堪稱是唐代盛世意象的優秀作品之一。
“白日體無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áng jiāo sì yuè zhāng qìng xiū
梁郊祀樂章·慶休
dà yè lái sì yí, rén fēng hé wàn guó.
大業來四夷,仁風和萬國。
bái rì tǐ wú sī, huáng tiān fǔ yǒu dé.
白日體無私,皇天輔有德。
qī xún zuì yǐ fú, liù yuè shī fāng kè.
七旬罪已服,六月師方克。
wěi zāi dì dào lóng, zhōng shǐ cháng zuò zé.
偉哉帝道隆,終始常作則。
“白日體無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