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策翰林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時策翰林鞭”全詩
長乘碧云馬,時策翰林鞭。
曩事五岳游,金衣曳祥煙。
高攀桐君手,左倚鸑鷟肩。
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風前。
橫輈截洪偃,憑幾見廣宣。
爾來寤華胥,石壁孤云眠。
龍降始得偈,龜老方巢蓮。
內殿無文僧,騶虞誰能牽。
因之問楚水,吊屈幾潺湲。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寄元孚道人》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元孚道人
梵宇章句客,
佩蘭三十年。
長乘碧云馬,
時策翰林鞭。
曩事五岳游,
金衣曳祥煙。
高攀桐君手,
左倚鸑鷟肩。
哭玉秋雨中,
摘星春風前。
橫輈截洪偃,
憑幾見廣宣。
爾來寤華胥,
石壁孤云眠。
龍降始得偈,
龜老方巢蓮。
內殿無文僧,
騶虞誰能牽。
因之問楚水,
吊屈幾潺湲。
中文譯文:
給元孚道人
住在靜謐宇宙中,
寫了三十年文章。
常常騎著碧云馬,
用執筆號令時宦。
過去曾游五岳,
身穿金衣飄然。
攀上桐君的手,
靠在鸑鷟的肩。
秋雨中哭玉石,
春風前采摘星辰。
橫輈阻擋洶涌洪水,
倚在桌邊透過窗。
你來喚起華胥國,
一塊孤寂的石壁。
龍降才獲得偈頌,
烏龜老去才筑巢。
內殿中無文化僧人,
騶虞再也牽不動。
因此問楚水,
悲傷的潺潺流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陳陶寫給元孚道人的一封信,通過描繪元孚道人從事文學創作、游山玩水的經歷,反映了作者對友人和時光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使用各種意象和修辭手法,營造出一種充滿詩意的意境。
詩的前四句表達了元孚道人在修辭之道上的才華和長期從事寫作的經歷。他擁有碧云馬,時常騎著馬車接受官方的委派,在翰林院中擔任重要職務。
接下來的四句是描述元孚道人在過去的歲月中游山玩水的情景。他身著金衣,飄然而行,攀上桐君(傳說中的神仙)之手,靠著神鳥鸑鷟的肩膀。這些描繪既有超凡脫俗的意味,又給人一種奇幻的感覺。
接下來的四句表達了作者對元孚道人的思念之情。他在秋雨中哭泣,春風前摘取星辰,寄寓著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的六句表達了作者對元孚道人現在境況的詢問和對友人的惋惜之情。作者發現元孚道人的作品沒有文化修養,再也不能通過詩詞來引導他,他只能去問楚水,向水痛訴自己的屈辱和心情。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中透露出一種無奈與遺憾的情緒。這也是作者對友人困境的感嘆,以及對友人未能發揮才華的失望。
整首詩的意境豐富而奇特,通過一系列富有意象的描寫,展現了友人的特點和作者對友誼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意象生動鮮明,描繪了友人的經歷和心情,展現了友人在修辭創作和游山玩水中的才華和志趣。結構上也比較緊湊,層次分明,通過詩中的形象和細節,很好地展現了友人的情感和人格特點。整首詩通過寄托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關心和希望,同時也隱含著對現實中不如意的事物的抱怨與憤慨。
“時策翰林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yuán fú dào rén
寄元孚道人
fàn yǔ zhāng jù kè, pèi lán sān shí nián.
梵宇章句客,佩蘭三十年。
zhǎng chéng bì yún mǎ, shí cè hàn lín biān.
長乘碧云馬,時策翰林鞭。
nǎng shì wǔ yuè yóu, jīn yī yè xiáng yān.
曩事五岳游,金衣曳祥煙。
gāo pān tóng jūn shǒu, zuǒ yǐ yuè zhuó jiān.
高攀桐君手,左倚鸑鷟肩。
kū yù qiū yǔ zhōng, zhāi xīng chūn fēng qián.
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風前。
héng zhōu jié hóng yǎn, píng jǐ jiàn guǎng xuān.
橫輈截洪偃,憑幾見廣宣。
ěr lái wù huá xū, shí bì gū yún mián.
爾來寤華胥,石壁孤云眠。
lóng jiàng shǐ dé jì, guī lǎo fāng cháo lián.
龍降始得偈,龜老方巢蓮。
nèi diàn wú wén sēng, zōu yú shuí néng qiān.
內殿無文僧,騶虞誰能牽。
yīn zhī wèn chǔ shuǐ, diào qū jǐ chán yuán.
因之問楚水,吊屈幾潺湲。
“時策翰林鞭”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