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聲春曉上林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雞聲春曉上林中”全詩
二聲喚破枕邊夢,三聲行人煙海紅。
平旦慵將百雛語,蓬松錦繡當陽處。
愧君飲食長相呼,為君晝鳴下高樹。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雞鳴曲》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雞鳴曲》是唐代陳陶創作的一首詩詞。
雞聲春曉上林中,
一聲驚落蝦蟆宮。
二聲喚破枕邊夢,
三聲行人煙海紅。
平旦慵將百雛語,
蓬松錦繡當陽處。
愧君飲食長相呼,
為君晝鳴下高樹。
中文譯文:
早春時分,雞的鳴聲傳到林中,
第一聲驚動了長在蝦蟆宮中的蝦蟆。
第二聲打破了人們枕邊的夢境,
第三聲為行人指向了煙海紅。
黎明時分,懶散地聽著百雛鳥鳴語,
茂密的樹林上空裝扮得錦繡輝煌。
我感到慚愧,啜飲食物時發出呼聲,
只是為了在白天為你鳴叫,停留在高樹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清晨雞的鳴聲在春天到來時的景象,以及鳴聲所帶給人們的驚喜和希望。通過描寫雞鳴之聲所引起的連鎖反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敏感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中還暗示了人類與動物之間質樸的交流和感知,以及在各自的生活中,在最微小的聲音中尋找共鳴的可能性。
賞析:
這首詩以雞鳴為中心,通過描寫雞鳴的不同聲音和其帶來的影響,展示了春天的到來對生命的喜悅和希望。作者通過對細節的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了清晨鳥語的美妙和大自然的神奇。詩中還融入了個人情感,以及對質樸生活和為他人的付出的敬意。整體上,這首詩在簡潔的語言中傳遞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給人一種寧靜、歡樂和溫馨的感覺。
“雞聲春曉上林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 míng qū
雞鳴曲
jī shēng chūn xiǎo shàng lín zhōng, yī shēng jīng luò há ma gōng.
雞聲春曉上林中,一聲驚落蝦蟆宮。
èr shēng huàn pò zhěn biān mèng,
二聲喚破枕邊夢,
sān shēng xíng rén yān hǎi hóng.
三聲行人煙海紅。
píng dàn yōng jiāng bǎi chú yǔ, péng sōng jǐn xiù dāng yáng chù.
平旦慵將百雛語,蓬松錦繡當陽處。
kuì jūn yǐn shí zhǎng xiàng hū, wèi jūn zhòu míng xià gāo shù.
愧君飲食長相呼,為君晝鳴下高樹。
“雞聲春曉上林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