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習圣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五峰習圣罷”全詩
帝子傳真印,門人哭寶衣。
一囊窮海沒,三藏故園稀。
無復天花落,悲風滿鐵圍。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哭寶月三藏大禪師》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哭寶月三藏大禪師》是唐代陳陶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大禪師寶月三藏圓寂的場景,并表達了詩人對大禪師的哀思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五峰圣人修行已完成,乾竺轉世所化,回歸故里。皇帝的皇子傳達真印,門人們哭著送行圣師。他的胸懷如同能容下大海,現在卻沉寂無聲,三藏的故鄉也變得冷清稀少。再也看不到清廷中的花朵飄落,只有悲壯的風聲滿布圍欄。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寶月三藏大禪師的圓寂情景,展現了人類終有一死的觸動和深情。詩人表達了對大禪師的崇敬和追思之情,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逝者的悼念之情。
整首詩詞運用了生動而深刻的意象,如“五峰習圣罷”揭示了大禪師修行的偉大成就,“乾竺化身歸”表達了大禪師的轉世歸來,“一囊窮海沒”形容了大禪師胸懷的寬廣,以及“悲風滿鐵圍”傳達了悲傷和哀思的氛圍。
通過對詩詞的賞析,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大禪師的敬仰和對死亡的深思,展示了詩人敏銳的感受力和才華橫溢的創作能力。這首詩詞既具有宏大的題材,又融入了自然的景象和人物的情感,充滿了藝術的魅力。
“五峰習圣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 bǎo yuè sān zàng dà chán shī
哭寶月三藏大禪師
wǔ fēng xí shèng bà, gān zhú huà shēn guī.
五峰習圣罷,乾竺化身歸。
dì zi chuán zhēn yìn, mén rén kū bǎo yī.
帝子傳真印,門人哭寶衣。
yī náng qióng hǎi méi, sān zàng gù yuán xī.
一囊窮海沒,三藏故園稀。
wú fù tiān huā luò, bēi fēng mǎn tiě wéi.
無復天花落,悲風滿鐵圍。
“五峰習圣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