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臺下榻玉為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燕臺下榻玉為人”全詩
幾日酬恩坐炎瘴,九秋高駕拂星辰。
漢庭鳳進鹓行喜,隋國珠還水府貧。
多少嘉謨奏風俗,斗牛孤劍在平津。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閩中送任畹端公還京》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閩中送任畹端公還京》是唐代陳陶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通過描繪送行場景和表達送行心情,表達了對任畹端公的贊美和祝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畹端公送行回京,他人無法相比。
他曾贏得許多榮譽,曾使人們心生向往。
多少天他在這里厚待了,但現在他要離開了。
九秋時節,他高高在上,拂去群星。
在敬酒過程中,漢朝的公鶴進來,隋朝的珍珠離去。
多少人為他奏著諂媚的樂曲,斗牛的劍在平津獨自揮舞。
這首詩詞主題明確,情感真摯,描繪了送行的場景和對畹端公的贊美之情。詩人通過描繪畹端公的功績和榮譽,強調了他在眾人中的獨特地位和威望。同時,詩人也以自然景物來抒發自己的思緒和感慨,用“九秋高駕拂星辰”一句表達了畹端公離開的威嚴和高貴。詩詞的結尾,詩人提到斗牛孤劍在平津,有種孤獨和壯志未酬的意味,給整首詩落上一道深情的句點。
這首詩詞情緒充沛,表達了詩人對畹端公的敬佩和祝福之情,同時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使整首詩詞更具視覺和感官上的表現力,給人一種美好和壯麗的感覺。它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對政治權力的追求和對功績的贊美。整體而言,這首詩詞語言流暢,意境深遠,是一首充滿豪情和贊美的佳作。
“燕臺下榻玉為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ǐn zhōng sòng rèn wǎn duān gōng hái jīng
閩中送任畹端公還京
yàn tái xià tà yù wéi rén, yuè guì céng shū cì dì chūn.
燕臺下榻玉為人,月桂曾輸次第春。
jǐ rì chóu ēn zuò yán zhàng,
幾日酬恩坐炎瘴,
jiǔ qiū gāo jià fú xīng chén.
九秋高駕拂星辰。
hàn tíng fèng jìn yuān xíng xǐ, suí guó zhū hái shuǐ fǔ pín.
漢庭鳳進鹓行喜,隋國珠還水府貧。
duō shǎo jiā mó zòu fēng sú, dòu niú gū jiàn zài píng jīn.
多少嘉謨奏風俗,斗牛孤劍在平津。
“燕臺下榻玉為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