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蓬轉金陵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年蓬轉金陵道”全詩
故鄉逢盡白頭人,清江顏色何曾老。
分類:
作者簡介(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江上逢故人》陳陶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逢故人》是唐代詩人陳陶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長時間離鄉的心情和再次相逢故鄉老友的感受。
詩人形容自己十年來顛沛流離,像蓬轉金陵道一樣,一直在金陵(指南京)的道路上奔波。他以青云為自己的身份,意思是他渴望在朝廷中得到重用,但事與愿違,遲遲未能實現。由于自己的悲憤和失意,詩人長時間地哭泣,導致他如今的身體早已不再年輕。
然而,當他回到故鄉時,他在這個美麗的江河上偶遇到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友。他們在故鄉相逢,意味著詩人重新回到了他生長的地方,重溫了自己年少時的友情。詩人描述了江河的顏色,并說它并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變老,而是依然清澈明亮。這可以視作詩人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視。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長期離鄉漂泊的心情和渴望回歸家園的愿望,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在故鄉逢人時的欣喜之情。詩中所描繪的江河和故鄉的景象,以及詩人對友情的真摯贊美,使讀者感受到了一種深情和溫暖。通過詩人的感嘆,讀者也可以體味到歲月的無情和人生的辛酸。
中文譯文:
十年漂泊在金陵道,我長時間地哭泣,青云的身份已不再年輕。
如今我回到了故鄉,盡情地和白發蒼蒼的老友聚會。
這清江的顏色并未變老,它依然清澈明亮。
“十年蓬轉金陵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féng gù rén
江上逢故人
shí nián péng zhuǎn jīn líng dào, zhǎng kū qīng yún shēn bù zǎo.
十年蓬轉金陵道,長哭青云身不早。
gù xiāng féng jǐn bái tóu rén, qīng jiāng yán sè hé zēng lǎo.
故鄉逢盡白頭人,清江顏色何曾老。
“十年蓬轉金陵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