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成路入云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架空成路入云寒”全詩
如何卻向巴東去,三十六盤天外盤。
分類:
作者簡介(王周)
王周,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進士(《乾道四明圖經》卷一二)。乾興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無錫縣。仁宗寶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員外郎知無錫縣(《咸淳毗陵志》卷一○)。慶歷中知明州(《實慶四明志》卷一)。又嘗知撫州(清光緒《撫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歸荊南(《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八《送光祿王卿周致仕歸荊南》)。
《路次覆盆驛》王周 翻譯、賞析和詩意
《路次覆盆驛》是唐代詩人王周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經攀爬在青泥的蜀道上,
一條通向云寒之路橫亙其中。
如今怎能回到巴東去,
穿越三十六個盤山之外。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曾經攀爬青泥蜀道的經歷,以及如何開始攀爬蜀道的決心。蜀道是一條充滿困難和險阻的山路,而作者則以極大的毅力和勇氣向前邁進。然而,通過這首詩,作者也表達了自己對蜀道艱險的感嘆和對離開這條路線的惋惜之情。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蜀道的險峻和作者的決心,表達了人們在面對艱難和挑戰時的勇氣和堅持。蜀道是一條古代交通要道,亦是連接川、蜀兩地的一條路線,而作者王周通過描寫自己攀爬蜀道的經歷,展現了自己的勇敢和決心。詩中“青泥蜀道難”和“云寒”形象地描述了艱苦的旅程。
而最后兩句“如何卻向巴東去,三十六盤天外盤”,則表達了作者離開蜀道后的遺憾和不舍。巴東是一個地名,三十六盤指的是蜀道上連續的盤山彎道,被形容為“天外盤”,強調了險峻和困難。
整首詩憑借描繪細膩的語言和獨特的景象描述,以及對艱苦和離別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路途的思考和感慨。同時,這首詩也展現了唐代文學的特點,即獨特的意象和婉約的語言風格。
“架空成路入云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ù cì fù pén yì
路次覆盆驛
céng shàng qīng ní shǔ dào nán, jià kōng chéng lù rù yún hán.
曾上青泥蜀道難,架空成路入云寒。
rú hé què xiàng bā dōng qù, sān shí liù pán tiān wài pán.
如何卻向巴東去,三十六盤天外盤。
“架空成路入云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