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女浴蠶桑柘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村女浴蠶桑柘綠”全詩
村女浴蠶桑柘綠,枉將顏色忍春寒。
分類:
作者簡介(王周)
王周,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進士(《乾道四明圖經》卷一二)。乾興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無錫縣。仁宗寶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員外郎知無錫縣(《咸淳毗陵志》卷一○)。慶歷中知明州(《實慶四明志》卷一)。又嘗知撫州(清光緒《撫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歸荊南(《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八《送光祿王卿周致仕歸荊南》)。
《道中未開木杏花》王周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道中未開木杏花》是唐代詩人王周所作的一首詩詞。它描繪了道上尚未開放的木杏花,以及路人們駐足觀賞的景象。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傳達出作者對自然美的欣賞和對生命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道中未開木杏花,
路旁身立許多人。
村女洗絲織桑葉,
愚昧卻忍受寒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一種簡練而直接的形式描繪了早春時節道路兩旁的木杏花。詩人用“粉英香萼”來形容花朵的色彩和芬芳,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喜悅之情。詩中提到了眾多路人停下來欣賞花朵的場景,暗示了花朵美麗而引人注目的特點。
與此同時,詩人還提到了村女在洗絲織桑葉的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村女在寒冷的冬天里進行勞作,給人一種堅韌和勤勞的印象。直到這時,忍受寒冬的村女才能欣賞到美麗的花朵。這種對比暗示了生活的不易和付出的努力,同時也揭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整首詩以簡潔的詞句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和人生的思考。通過描繪道路兩旁的木杏花和村女的情景,詩人展示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感悟。這首詩詞給人以啟示,倡導關注和欣賞自然之美,同時也反映了對勞動和生活的思考。
“村女浴蠶桑柘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zhōng wèi kāi mù xìng huā
道中未開木杏花
fěn yīng xiāng è yì bān bān, wú xiàn xíng rén lì mǎ kàn.
粉英香萼一般般,無限行人立馬看。
cūn nǚ yù cán sāng zhè lǜ, wǎng jiāng yán sè rěn chūn hán.
村女浴蠶桑柘綠,枉將顏色忍春寒。
“村女浴蠶桑柘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