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綠蘸汀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茸綠蘸汀莎”全詩
絲青迷岸柳,茸綠蘸汀莎。
片雪翹饑鷺,孤香卷嫩荷。
憑欄堪入畫,時聽竹枝歌。
分類:
作者簡介(王周)
王周,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進士(《乾道四明圖經》卷一二)。乾興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無錫縣。仁宗寶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員外郎知無錫縣(《咸淳毗陵志》卷一○)。慶歷中知明州(《實慶四明志》卷一)。又嘗知撫州(清光緒《撫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歸荊南(《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八《送光祿王卿周致仕歸荊南》)。
《和程刑部三首·清漣閤》王周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程刑部三首·清漣閤》是唐代王周創作的一首詩。該詩描述了一幅優美的江南水鄉景色,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出了如詩如畫的美景。
照影翻窗綺,層紋滉額波。
絲青迷岸柳,茸綠蘸汀莎。
片雪翹饑鷺,孤香卷嫩荷。
憑欄堪入畫,時聽竹枝歌。
詩中描繪了一幅水面泛起層層漣漪的景象,這些波紋如同精美的繡帷一樣在窗戶上翻騰。絲線般的清爽綠色迷住了岸上的垂柳,水中的莎草也被茸茸的綠色包圍。一只饑餓的白鷺在片雪的映襯下翹首覓食,一朵孤零零的荷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展開。站在圍欄上,這樣如詩如畫的景色仿佛可以隨時進入畫中,在這美景中還能聽到竹枝的歡快歌聲。
這首詩通過精細的描繪,展示了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作者借助細膩的描寫手法,將景色的細節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眼前,使人仿佛可以感受到水面漣漪的起伏、清綠柳枝的飄搖和水草的柔軟。這幅畫面宛如一幅詩意的水墨畫,讓人心曠神怡。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唐代江南水鄉的美景,以及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通過詩意的表達,讓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展現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整首詩節奏流暢,形象生動,給人以愉悅和舒適的感受。
“茸綠蘸汀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éng xíng bù sān shǒu qīng lián gé
和程刑部三首·清漣閤
zhào yǐng fān chuāng qǐ, céng wén huàng é bō.
照影翻窗綺,層紋滉額波。
sī qīng mí àn liǔ, rōng lǜ zhàn tīng shā.
絲青迷岸柳,茸綠蘸汀莎。
piàn xuě qiào jī lù, gū xiāng juǎn nèn hé.
片雪翹饑鷺,孤香卷嫩荷。
píng lán kān rù huà, shí tīng zhú zhī gē.
憑欄堪入畫,時聽竹枝歌。
“茸綠蘸汀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